揭秘:古代镖师走镖时为何不敢洗脸?

今天给大伙讲讲咱们汉民族特色之一——镖局 。据我所了解的材料西方是没有镖局的 。西方民族大多数都尚武 , 所以就不用一个专门做武行的机构来保护自己 。
而中国从科举制度开始 , 就进入到了一个文人社会 。靠军功 , 武功来做为上升渠道已经被淘汰了 。因此整个民族性就慢慢发生改变了 。
在镖局没有成立之前 , 官方就成立了一个机构叫驿站 。驿站只能是官方使用的 , 普通老百姓想用非常困难 , 你得很有钱才行 , (当时老百姓要委托驿站送一封信大概要100两银子) , 而且还不一定帮你办 。到明朝后期驿站的规模越发的庞大 , 为什么呢 , 之前是只有官员才能使用驿站 , 到后来官员的老婆也可以用 , 他的兄弟亲戚也可以用 。所以驿站越开越多 , 最后使得整个国家的三公消费达到最大 , 极大的浪费国家财政 。
网络配图
所以后来崇祯皇帝才削减驿站 。驿站一削减就有很多里面的兵卒失业 , 当年李自成就是被裁减的驿站中的一名兵卒 。之后发生了什么事大家也都耳熟能详了 , 就不再赘述 。
驿站的裁减就给镖局创造了许多生存空间(驿站相当于国企 , 镖局相当于民企 , 两个所承接的业务是一样的) 。开镖局要有以下的条件 , 首先你得去“工商局注册”(当地官府) , 明确你是什么性质的镖局 , 其中有信镖、票镖、银镖、粮镖、物镖、和人身镖等(根据自身的业务来定) 。然后就是招募员工 , 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来源就是武林世家和军中袍泽(退伍军人) 。总之得武艺高强 , 讲江湖义气 , 懂行业规矩 。一般干这行的都是很讲江湖道义的 , 当然也有大流氓似的人物——西门庆 。
网络配图
再有就是场地的选择 , 镖局一般会开在离城门很近的地方 , 你一进门就可以马上开始给你保镖 , 知道点商业常识的同学都懂 。最后一点就是要在镖局的门前做一个圆形的亮镖台 。这个的作用就相当于在叶问这部电影中 , 你在这开武馆必须要跟各个师傅们过过招 。这样的规矩在镖局行业里也是这样 , 因为不止你一家在这开 , 如果你开你就得和各家的几个大镖师过过招 。
【揭秘:古代镖师走镖时为何不敢洗脸?】做为一个镖师 , 素质是关键的 , 概括成一句话叫做“三会一不” 。首先会搭炉灶 , 这个很好理解 , 走镖一般都是荒郊野岭的(有路 , 安全的地方我自己就去咯 , 还要你干嘛) 。会搭炉灶做饭是生存基本条件 。其次 , 要会修鞋 , 荒郊野岭的你鞋坏了自己不会修 , 那就自个爬回去吧 。最后是不洗脸 , 这个是因为脸上的角质和灰尘有很好的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 古代又没有什么防晒霜 , 所以这是很好的保护方式 。如果在走镖的时候一个镖师说该洗脸了 , 那就意味着到达目的地了 。
网络配图
镖局在最鼎盛的时期 , 有点像现在的物流 , 比如说我让你保我的女儿去出嫁 , 然后隔壁老王又有一封信给他老婆 , 陈老太太又有一篮鸡蛋给她产后的女儿补补身体 , 只要是目的地相同 , 那就一起上路 , 一趟镖就搞定 。由于货物多了那每个单品的镖的价钱就压下来 , 老百姓又得实惠(肯定要比驿站低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