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的这首送别诗为什么能绝尘1300年?( 三 )


由此可见,“辅三秦”是正确的 。“俯”与下句的“望”对仗工稳,而且首句也与诗题密切相关 。杜少府要去蜀州赴任,在离开长安之前,王勃和杜少府两人登上长安城墙上的瞭望阁楼,俯瞰长安附近的三秦大地 。诗人于是吟诵:“在高高的城阙上俯瞰三秦,在茫茫的风烟中眺望五津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千古名句道属因袭却是创新
这首诗的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是千古名句,严格来说却并非王勃的首创,前人已经有过类似的表达 。曹植在《赠白马王彪》(七首之六)中曾写道: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
这里的“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确很相近 。所以,有人说王勃的这两句诗是因袭曹植的 。不过,这种观点并不完全正确 。应该说,王勃的这两句诗借鉴了曹植的诗,但王诗确有自己的创新,确乎完成了超越 。
其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对仗的,而“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并不对仗 。工稳的对仗使得王诗更为概括、更为凝练,使得文字更具整齐之美 。
其二,王勃的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全篇八句,言简义丰,真正做到了“篇无剩句,句无剩字” 。而曹植的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古诗,共十二句,句子虽然多出了一半,但意思并不丰富 。后面的“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 。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只是对“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的进一步解释,并没有增加新的意蕴,修辞艺术也显得一般 。
其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意象更为精巧 。“天涯若比邻”是比喻,“天涯”是本体,“比邻”是喻体,有意有象 。而“万里犹比邻”虽然从形式上看也像比喻,但其实不是比喻 。因为“万里”只是个数字,不能成为比喻的本体 。也就是说,王诗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构思属于形象思维;曹诗用的只是比较的手法,属于直接陈述而非形象思维 。
此外,最后一句诗中的“儿女共沾巾”,也被认为是从曹植《赠白马王彪》“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化用而来的 。而两首诗中的“儿女”都是指妇人之态,即“苦忧思成疾疢,乃儿女之仁心,非丈夫之节也” 。很多译注本误将“儿女共沾巾”中的儿女解作青年男女,其实是讲不通的 。
【王勃的这首送别诗为什么能绝尘13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