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的最强大脑应奉一世天才却为时代所不容

应奉,字世叔,东汉后期汝南南顿人 。应奉出身官宦家庭,他的曾祖父叫应顺,在汉和帝的时候曾经官拜河南尹、将作大匠等职 。应顺为政廉洁,克己奋公,政绩非常不错 。应顺生了十个儿子,个个都有才干 。应顺生子应叠,官拜江夏太守 。应叠生子应郴,官拜武陵太守 。应郴生了应奉 。
应奉是个天才,记忆力超群,读书一目五行 。应奉的脑子简直像硬盘一样,从小到大,他经历的所有事情,他阅读的所有书籍,全部记得清清楚楚 。应奉二十岁的时候,曾经造访袁贺,袁贺要出行,正在那里闭门造车呢,车匠从屋里开开半扇门往外看,被应奉一眼看到 。几十年后,应奉路遇车匠,“知而呼之” 。
后来应奉担任了郡中的决曹史,帮助郡守审理案件,他巡行了四十二个县,审判了一千多个案件 。回来后,太守问他情况,应奉对答如流,罪犯的姓名、犯罪的轻重、发现的证据,历历在目,一个不漏 。人们对应奉的才干颇为称道,大将军梁冀举应奉茂才 。
此时武陵蛮四千多人叛乱,他们的头领叫詹山,他们绑架了县令,和政府对抗多年 。汉桓帝让大臣们商议,大家都推荐应奉,说他“才堪将帅” 。这叫什么事啊?应奉是一个文士,从来没打过仗,派一个文人去镇压叛乱,这不是让他送死吗?对了,这就是人们的嫉妒心理 。永兴元年,应奉被任命为武陵太守,他父亲卸任前就是这个职位 。
应奉当然知道人们的心理,但应奉有应奉的办法,他来个斗智不斗力 。应奉到达武陵后,和叛乱分子展开谈判,詹山率部投降,其他人四散回家,应奉以柔克刚兵不血刃地解决了武陵蛮叛乱问题 。
民族问题对世界各国来说都是个难题,绝大多数都是武力解决,历史上的种族大屠杀接连不断,斩草除根的也不在少数,和少数民族没法讲道理似乎成了共识 。应奉自己才高八斗,可面对一群少数民族,一群荒蛮之地的文盲,他能说什么呢?笔者以为,应奉不是说的好而是做的好,他清查官员腐败,减轻人民负担,解决社会矛盾,化解社会仇怨 。少数民族文盲是文盲,可他们既真实又仗义,看到太守应奉确实是在为老百姓做事,自然就走出山林,回家了 。
应奉在武陵干得不错,这当然不是人们愿意看到的结果,不久应奉就“坐公事免”了 。几年后,武陵蛮再次叛乱,规模更大,来势汹汹,不但武陵不保,连荆州也受到了威胁,东汉政府派车骑将军冯绲带兵征伐 。
实际上,从东汉初年到东汉末年,武陵蛮的叛乱就一直没断,东汉政府多次派兵镇压,打胜了的不少,打败了的也不少 。冯绲重任在身,心里也没底,他上奏皇帝,请求征用应奉,任命他为从事中郎 。
应奉才华横溢,可大多时候他得到的都是羡慕嫉妒恨,如今有车骑将军冯绲认同,应奉非常感动 。应奉积极为冯绲出谋划策,还是以柔克刚,还是兵不血刃 。得胜回朝后,冯绲为应奉请功,应奉被任命为司隶校尉 。
司隶校尉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中纪委书记,负责缉查京畿地区官员贵族违法乱纪的情况 。在开国之初,统治者一般都比较克制,社会风气比较正常,可应奉所处的是东汉后期,统治的合理性已经微乎其微,权贵们醉生梦死,吃喝嫖赌都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应奉负责缉查这么一群人,想不得罪人都难 。应奉也想开了,大不了一死,他“纠举奸违,不避豪威,以严厉为名 。”
【东汉的最强大脑应奉一世天才却为时代所不容】应奉不但敢于惩治达官贵人,连皇后的废立他都敢参与 。汉桓帝刘志自己吃喝玩乐,他也知道自己压不住这个福分,他就想立一个德才兼备的皇后,像汉元帝的王皇后王政君那样的 。汉桓帝先后立了梁皇后梁女莹、邓皇后邓猛女和窦皇后窦妙,结果三位皇后个个小肚鸡肠,没有一个给汉桓帝帮上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