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堂号的意义,什么叫郡望,什么叫堂号?

家谱中的堂号是什么意思,怎么来源的

祠堂堂号的意义,什么叫郡望,什么叫堂号?

文章插图
历来每个姓氏、每个宗族、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堂号 。堂号的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在中国宗法社会中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
各姓的堂号虽然很多,但也不是随便乱取的 。各一个家族的堂号,往往都有其非常深刻的含意 。根据取名的依据和其用意不同,堂号又可以分为如下几个类型:
以血缘关系命名堂号
以地域命名堂号
以先世的嘉言懿行为堂号
以祖上的功业勋绩为堂号
以传统伦理规范为堂号
以祖上情操雅量、高风亮节为堂号
以祥瑞吉兆为堂号
以先世名人的厅堂别墅为堂号
以家族中科举功名为堂号
以垂戒训勉后人的格言礼教为堂号
以良好祝愿为家族堂号
以封爵、谥号或旌表褒奖为堂号
什么叫郡望,什么叫堂号?
祠堂堂号的意义,什么叫郡望,什么叫堂号?

文章插图
郡望
人们提起历史上的一些显姓大族,往往在其姓氏面前冠以地名,如京兆杜氏、博陵崔氏、颍川陈氏、太原王氏、陇西李氏、琅玡王氏等,姓氏前面的地名就是此姓的郡望所在地 。郡望不是姓氏,但却与中国古代姓氏文化有密切的联系 。
那么,什么是郡望呢?所谓郡望,顾名思义,就是一郡之望族的意思 。因此,郡望是显姓世族的标志,它将同一姓氏中的豪门与寒门、世族与庶族区分开来 。
我们在论及姓、氏的功能时曾指出,在先秦时代,姓、氏二者有明确的区别,姓用以标血缘,而氏则用以辨贵贱,贵有氏而贱无氏 。但随着秦始皇一统天下,变封建制为郡县制,原来的世袭贵族烟销云散,氏也就不再是贵族的标志了,而与姓一样成了单纯的家族血缘标志 。
秦始皇变封建为郡县,虽摧毁了传统的封建等级制,但这并不意味着在秦代以后就不再存在等级制度了,而只是意味着旧的等级制度被新的等级制度所代替 。于是,新的表示社会等级的符号手段也就应运而生,"郡望"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标志社会地位以区分贵贱的手段 。
秦汉之后,虽然已无如先秦时代那样的世袭贵族,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些家族由于世代居住某地,人才辈出,或由于战功,而被加官封爵,荫及后世,从而积累了巨大的经济财富和文化威望,遂成为一地的豪门大族,这种家族由于在当地为人所仰慕瞩望,故称为"郡望" 。如南北朝时代至隋唐时代,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就是当时北方的四大望族 。在姓氏面前标以家族居住地,亦即郡名,以表示其为此地的望族,"郡望"因此就成了区别贵贱的手段 。
郡望既然是贵贱显著之标志,因此也就成了国家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依据,魏晋时代的"九品官人制"(又称"九品中正制")就是一种依赖郡望选拔人才的制度,因此,从魏晋直到隋唐,名门望族对自己在国家谱籍中的地位都十分在意,想方设法在其中占据显要位置 。北魏时官方为汉姓定谱籍,欲列四个望族于一等,当时"陇西李氏"得到这一消息后,派人快马赶到京城洛阳,想打通关节进入一等四姓,但还是让山东大姓卢、崔、李、郑占了先,从而未能挤进前四姓 。或许是由于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陇西李氏的后代李渊创建唐朝后,唐太宗李世民重修氏族志,是为《大唐氏族志》,抑卢、崔等传统世族,而将自家的"陇西李氏"列为第一,总算报了宿仇 。
唐太宗李世民虽大开科举以打击旧的望族,但有唐一代,传统望族在政治上的势力仍不可低估,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可以发现,唐代宰相多出自望族,如博陵崔氏任宰相的就有12人,清河崔氏有5人,范阳卢氏有8人,荥阳郑氏有9人,太原王氏有7人,琅玡王氏有4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