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堂号的意义,什么叫郡望,什么叫堂号?( 二 )


郡望还是名门世族论婚联姻的依据,一般人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名门世族的婚姻更是非望族不娶,非望族不嫁 。如东晋时的琅玡王氏与陈留谢氏就世代通婚 。梁代河南王侯景想娶王、谢二姓的女子为妻,请梁武帝代为说合,梁武帝说:"王、谢的门第太高,与你不般配,你还是在朱、张以下的诸姓中找一个称意的吧 。"可见当时名门望族的壁垒之森严,连皇帝也拿他们没有办法,因为能称得上郡望的名门望族,是世代积累的结果,并非天子所命 。
堂号
堂号和郡望一样是中国姓氏文化中的特有范畴 。也是中国人进行寻根问祖时不可不先熟悉的一个概念 。在旧时中国各姓祠堂正门上方,往往有一块牌匾,上面写着“××堂” 。在海外的宗亲社团和各姓联谊会所,也往往挂有写着“××堂”的灯笼和牌匾 。这就是中国人的堂号 。
堂号是什么?简单地说,堂号就是祠堂的名称、称号 。祠堂又称为家庙,是中国人供奉祖先神位、祭祀祖先神灵、举办宗族事务的公共场所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有祖先崇拜传统的一个民族 。在每个家族中,往往都有一个场所来供奉已去世的祖先的神主牌位,所以,旧时的每个家族都会有本家族的祠堂,并给它取一个名号,目的是让子孙们每提起自家的堂号,就会知道本族的来源,记起祖先的功德 。
俗话说,树大分杈 。随着生命的传递、繁衍,家族就会不断扩大 。扩大的结果是一些家族从祖居地迁居他处,另开基业,形成新的分支和新的宗族 。这些新形成的宗族和分支,往往又会建立新的祠堂,来供奉最亲近的祖先 。于是,由一个祠堂又会派生出许多新的祠堂来 。因此,象族谱有总谱、支谱一样,祠堂也就有总祠、支祠、分祠之分,也就是民间所说的所谓大堂祠和小祠堂 。
堂号不仅仅是用在祠堂,还多用在族谱、店铺、书斋及厅堂、礼簿等处;也有用在生活器具上的,如在斗、口袋、钱袋、灯笼等上面大书堂号,以标明姓氏及族别 。凡看重自己的姓氏和族属的人,都不会忘记本族世代相传的堂号 。不仅汉族,许多迁居内地的其它少数民族,如匈奴的呼延氏(太原堂)、回纥族的爱氏(西河堂)、蠕蠕族的苕氏(河内堂)等少数民族,内迁后接受了汉文化,也有以其繁衍地的郡名或祖上业绩之典故作堂号的 。
历来每个姓氏、每个宗族、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堂号 。堂号的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在中国宗法社会中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
从功能上说,堂号的意义主要在于区别姓氏、区分宗派,劝善惩恶,教育族人 。如果说郡望是高一级别的宗族寻根标志,那么堂号就比郡望堂低一级的宗族标志 。郡望往往可以作为堂号,但堂号却大都不能用作郡望 。一个姓的堂号要比郡望多得多,一姓的郡望只有数个多至数十个,但堂号往往有数百甚至上千个之多 。郡望在宋代以后就开始走向统一和固定,但堂号却随着宗族的发展,一直在不断的增加 。各姓的堂号虽然很多,但也不是随便乱取的 。各一个家族的堂号,往往都有其非常深刻的含意 。根据取名的依据和其用意不同,堂号又可以分为如下几个类型:
以地名作堂号:许多宗族喜欢以他们的发源地来作为自己的堂号,这在各姓中都是一样 。如王姓的“太原堂”、“琅琊堂”,李姓的“陇西堂”,刘姓的“彭城堂”、“中山堂”等 。这些堂号,使人一看就知道这个家族是从哪里发源来的 。
以宗族典故作堂号:这类取堂号的方法,在各姓中都非常流行,也非常有意思 。一个堂名,就是一个非常动人的故事 。当然,这个故事必须是有关本姓祖先的,而不是讲的他姓人物 。如王姓的"三槐堂"、刘姓的"藜照堂"、吴姓的"三让堂" 。这些故事,往往都极富有教育意义,能使族人缅怀先祖,激励斗志,奋发图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