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一生最怕的三个人 诸葛亮的儿子是谁( 六 )


是的,我们可以认为诸葛瞻只是一个悲剧人物 。从表面上看,是他的失败摧毁了的最后希望,直接导致了的开城投降和蜀国的灭亡 。但事实上,他也是一个流民,而真正导致蜀汉国运结束的,其实是国力的衰落,朝廷的混乱,以及从君主到大臣的种种矛盾和不作为 。
尤其是皇帝刘禅,在他的晚年,偏爱他的意见,相信宦官 。他把诸葛瞻定义为蜀汉的“精神偶像”,以维护自己的统治,但并没有给他实权,让他尽力而为 。最后,在无人可送的窘境下,他把这个毫无从军经验的精神偶像送上了战场,得到了预期的失败 。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臣服,找到了一个台阶下 。
但诸葛瞻不管实际能力如何,自始至终认真履行职责 。最终战死沙场,也没有辱没“诸葛武侯祥”的名声 。
或许,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的一句评语:“智谋虽不助危难之主,忠义能真随武侯”是对诸葛瞻最中肯的评价...

PS:最后说一下诸葛瞻战死前的遗言:不要让姜维在里面,也不要让江油在里面...在后世人口中,这就是诸葛瞻所谓的“三宗罪”!
其实现在朝代的史书都没有记载,比如《三国志》、《后汉书》 。诸葛瞻临死前说过这样一句话 。这种说法的唯一来源是晚唐的史书《元和县志》,其真实性有待考证 。
但史料中记载,诸葛瞻掌管国政时,制止了宦官黄浩滥用职权 。以及担心姜维的好战和无能导致国内疲惫...事实上,蜀汉的最终灭亡确实与黄浩和姜维有很大的关系(黄姜和黄姜的矛盾也很大) 。
而诸葛瞻在从政的时候,就试图扭转这一切 。一方面,他希望刘禅能疏远宦官,勤于政事;另一方面建议没收姜维的兵权,转攻为守,停止消耗国力的北伐 。
但这两次努力都没有成功,导致了蜀汉朝廷的混乱和实力的不断下降 。后来邓艾潜入阴平,江油苗不战而降,导致险关失守,都城危亡...
所以,我个人认为,诸葛瞻可能也说过类似的话,但他更多的是想说明蜀汉灭亡的根本原因 。作为蜀国宰相诸葛亮的后代,掌管蜀汉国事的侍郎,他也在检讨自己的过错,试图表达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