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一生最怕的三个人 诸葛亮的儿子是谁( 五 )


毫无疑问,这一战的结果将决定蜀汉的最终存亡 。如果诸葛瞻能够击败邓艾,或者支援廖化、姜维、汉中的援军,或者吴栋的援军能够及时赶到,那么蜀汉灭亡的危机就会暂时缓解 。而诸葛瞻也能像他父亲诸葛亮一样,成为拯救蜀国大势的英雄!
不过,可能是蜀汉国运真的告一段落了 。北军主力被魏军牵制,在剑阁等地兵力占优 。姜维等人脱不了干系,也养不起什么军队 。吴栋的丁奉率领的援军也进展缓慢,远水救不了近火...只有被孤立的诸葛瞻,在绵竹-绵竹保卫战中打响了最后一场蜀魏之战!
据史料记载,这场战争始于“外交口水战” 。邓艾按兵不动,派使者给诸葛瞻送去投降书,并承诺投降后由上述魏皇帝封为“琅琊王” 。而诸葛瞻则大怒,斩首以示宁死不屈的决心 。
(《三国志-舒舒蜀-诸葛亮传》记载:艾遣书诱之,曰:“若降则为邪王 。”愤怒吧,砍掉你的使者 。)
接着,双方在战场上展开了一场战斗 。起初,邓艾派自己的儿子邓中和为先锋,带领一些部队在周围和包抄,但被诸葛瞻击退,诸葛瞻准备充分,实力更胜一筹 。邓艾大怒,要他们再战 。如果他们不能再次获胜,他们将被军法斩首,其他士兵也将受到惩罚...
结果,被“立功妥协”的催命符驱赶的登势夫妇一马当先,奋力一战,而绵竹蜀军却抵挡不住,一路溃败 。甚至作为主帅的诸葛瞻,和他的儿子诸葛尚、偏将张遵(张飞的孙子)等人一起,在乱军中战死,时年36岁...
(《三国志-舒舒蜀-诸葛亮传》记载:他打仗,被打败,死于三十七岁 。所有人都散了,艾畅开车去成都 。看大儿子还在,但不是看一切 。)
写到这里,可以整理出《史记》中诸葛瞻的完整事迹 。应该说正史中的诸葛瞻,正如大多数人评价的那样,名气太大,很难名副其实 。他在罗贯中的言情小说中有所描述,虽然形象有点单薄,但大致相当于正史的记载...
但也不能简单地用“虎父无犬子”这样粗暴的评价来概括诸葛瞻这个人物 。应该说,造成诸葛瞻悲剧的主要原因是蜀汉帝国国运衰弱,地位和处境尴尬 。而他自己,却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只能被动接受 。

可以说,从诸葛瞻出生开始,他就生活在一个被周围人定义的轨迹中 。小时候有人夸我聪明;长大了,娶公主,嫁皇族;做官上法庭...尤其是他的顶头上司(也是他的岳父),已故的蜀汉皇帝刘禅,基本上把他塑造成了一个“精神偶像” 。让他空有了名声,却没有与之匹配的实权...
如果蜀国运势一直平稳,那倒也罢了 。这是件大事 。诸葛瞻一直名存实亡,安于闲职,最后无功而返,还能落得个皆大欢喜的下场...然而,他只是碰巧遇到了蜀汉的衰落和国运的衰落与人才的凋零 。在朝廷各种势力的斡旋下,他还在名义上领导了蜀国行政,成了“辅国大臣” 。
应该说,在这个统领国事的位置上,诸葛瞻还是有相当的责任感的,也做出了一些努力 。我希望我能独自扭转蜀汉的衰落趋势 。但是朝廷的混乱和皇帝的不作为 。激烈的派系斗争,武将在外统兵,宦官干预国事...这些都不是他顶着“诸葛亮之子”光环就能解决的 。
最终,面对邓艾的兵临城下,诸葛瞻做了最后的努力 。他率部出征,率领蜀国最后的军事力量,与强敌进行了最后的决战 。缺乏军事指挥经验,虽然打不过邓艾的精兵,但他知道大势已去,却仍能以死报国,结局悲惨...
或许,就像当年诸葛亮所向披靡,在五丈原大营中壮烈牺牲一样 。诸葛瞻也是抱着救国的希望而战,却又无可奈何...然而,力挽狂澜的奇迹并没有发生,诸葛瞻只能带着“还没来得及征服,就已经死了”的遗憾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