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一生最怕的三个人 诸葛亮的儿子是谁( 三 )



对此,我们难免会有一些疑惑 。很明显,诸葛亮死前留下了一本整洁而又朗朗上口的劝诫书 。以警示后人,所谓修身治学的深刻道理 。而且在文章中,诸葛亮也明确写道,一个人的修养和成长要从冷漠和宁静中努力,最忌讳的就是懒惰和急躁...
(《谏书》: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修身 。不冷漠,不睿智,不安静,不遥远 。老公学的时候一定要安静,一定要学 。他不学不行,没有志气也学不行 。慢不能激励,急不能治性 。时与时,意与天,遂成凋零,多不相逢人世,悲留可怜鲁,何事也)
那你在诸葛瞻是怎么做到的?年轻的官员,虚名,空高职位,无所事事...几乎完全出乎我父亲的意料 。这必然导致人们给他贴上“不听祖训,有野心但有才华”等负面标签,印证了大多数人给他“虎父无犬子”的评价 。
但是,这一切只能怪诸葛瞻自己吗?其实很大程度上,诸葛瞻也是身不由己 。他无法完全掌控自己的人生轨迹,很多事情都是周围环境和他人强加给他的...
我们再仔细看看诸葛瞻做官的过程 。无论是娶了蜀公主,做了徐;年纪轻轻依然入朝为官,稳步上升;这件事的始作俑者实际上是他的顶头上司,蜀汉皇帝刘禅 。
我们知道,刘禅并不是演义中描述的昏庸皇帝 。相反,他继承了刘备皇帝的大部分政治头脑,相当擅长权力游戏,懂得在朝廷上如何平衡 。起初他年轻时继位,让诸葛亮掌控朝中大权,全力支持他南征 。于是,根基不稳、实力弱小的蜀汉帝国,在诸葛亮百忙之中,逐渐巩固了“一边倒”的地位 。
【诸葛亮一生最怕的三个人 诸葛亮的儿子是谁】
诸葛亮死后,在荆州派和益州派之间搞了一个权力平衡 。一方面继续保证蒋琬、费祎、姜维等人的军政地位,另一方面尽力提拔本土派的人来制衡他们之前从诸葛亮那里“继承”来的权力 。
与此同时,刘禅还在有意无意地肢解和分裂原有的“诸葛亮集团” 。一是否定了蒋琬“出东为庶人”的战略计划,将目光再次转回北线,让姜维继续小规模北伐,使姜维长期远离朝廷 。接着,费祎被相继任命为将军和国务卿,以分散蒋琬的权力...
至于诸葛瞻,在刘禅眼里,那无疑是计划的一部分 。因为他的身份很特殊,一方面他是诸葛亮的长子,另一方面他又不是诸葛亮衣钵的继承者 。把他放在蜀汉政治舞台上,身居高位,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姜维这个在“后诸葛亮时代”主导蜀国军权的重要人物 。
当然,以上都不是最重要的 。刘禅对诸葛瞻的真正定位,或者说他宣传诸葛瞻的最真实的目的,其实是要使其成为一种“精神图腾” 。为了更好地安抚蜀人的心,维护自己朝廷的稳定...
说白了,刘禅之所以给诸葛瞻如此高的待遇,很大程度上是想迎合蜀汉民心,缅怀前朝丞相诸葛亮 。所以不仅让诸葛瞻在死后第一时间从诸葛亮手中继承了“无相侯”的称号 。他成年后,把女儿嫁给他,不断加官晋爵以示宠爱 。
在《三十六计》中,这一招叫做“重生” 。让的少年诸葛瞻取其父“武”的称号,既可以利用好诸葛亮在地区的名声,又可以弥补诸葛亮死后在人们心中的损失和空缺失…
事实证明,的这种方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至少给了蜀汉人民一种精神上的支持 。让他们觉得诸葛丞相已经去世了,但是他的儿子诸葛瞻还在为朝廷效力,还是个武乡侯,还在默默为民效力,谋取各种利益...
所以我们看到,诸葛瞻的名声是上升了,而且一直处于华而不实的名声中 。甚至,每当蜀汉朝廷颁布一些好的法令,即使不能证明是诸葛瞻倡导的,百姓还是会争先恐后地告诉对方,这是“诸葛武侯祥”倡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