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服装品牌 国外大牌服装

文/福布斯中国
“阿迪达斯未能完全理解中国消费者,这是一个错误 。”阿迪达斯首席执行官卡斯帕·罗斯特德(Kasper Rorsted)近日在接受德国《商报》专访时这样说道 。
此番反思言论与阿迪达斯在大中华区表现疲软有关 。本月初,阿迪达斯公布了2022年第二季度的财报 。大中华区营收连续五个季度负增长,销售额下滑拖累毛利率发展 。
据悉,阿迪达斯第二季度毛利率下降1.5个百分点至50.3%,而2021年同期为51.8% 。对此,阿迪达斯已经下调了2022年的财务预期 。
罗思在接受采访时承认,新疆的疫情和棉花事件让阿迪达斯在大中华区受挫 。
2021年3月,瑞典服装品牌H & M以在新疆“强制劳动”为借口,禁止集团与新疆服装厂合作,并将不再从新疆采购任何原材料和产品 。
接着,新疆棉逐渐受到H & M、阿迪达斯、耐克、ZARA等欧美运动品牌、快时尚巨头的影响 。
中国消费者很快开始自发抵制与“新疆棉事件”相关的企业,转而支持国产品牌 。
罗思德说:“今天的中国消费者喜欢(产品)有‘中国感’ 。”
但业内人士认为,这不仅仅是因为消费者对国货的感受,更是因为中国本土运动品牌在渠道管理能力、头部营销资源控制、产品力等方面具备了与国际运动品牌抗衡的实力 。
根据信息咨询公司欧睿的数据,安踏集团的市场份额在2021年首次超越阿迪达斯,为14.8%,达到16.2%;排名第四的李宁公司的市场份额也有所增加 。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的国民消费能力让所有公司都很重视 。没有一个企业会忽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于是纷纷展开攻势,想在这个巨大的市场份额中分一杯羹 。直到2019财年结束,阿迪达斯大中华区一度实现连续23个季度两位数的销售增长 。阿迪达斯之前的2025年目标——年销售额增长10%,运营销售额回报率14%——中国业务是最大的希望 。
大中华区作为全球第二大运动服装市场,可以说曾经是阿迪达斯的创收支柱,但过于依赖单一市场也给品牌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风险 。
尽管阿迪达斯管理层一再表示,中国市场的增长只是被推迟了,但它也计划通过在其他地区的“强劲的两位数增长”来抵消中国市场对整体业绩的影响 。根据阿迪达斯2022年半年报数据,EMEA(欧洲、中东和非洲)是该公司最重要的销售区域,其次是北美,大中华区排名第三 。
但是,资本市场是最敏感的 。在发现品牌失去了中国市场的支持后,阿迪达斯的股价自2021年8月以来一直在波动下跌,从336.25欧元/股的高点下跌了近一半 。
今年以来,阿迪达斯的市值被安踏超越,其全球第二大运动服饰集团的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威胁 。
阿迪达斯CEO罗思德多次表达了对中国市场的信心,称“中国市场会回来,会有很大的增长空” 。然而,面对日益复杂的竞争环境,阿迪达斯想要挽回失去的中国市场显然并不容易 。
【欧美服装品牌 国外大牌服装】洋品牌式微、国潮转向、运动品牌竞争格局改变的背后,是“新疆棉事件”的舆论冲击 。对于阿迪达斯来说,解决大中华区的寒冷天气绝不是解除单一市场的束缚那么简单 。除了民族情怀和本土审美,正确审视消费者是所有品牌的必修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