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模式 pop模式全称


pop模式 pop模式全称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最近各大独立站都开始开放平台,仿佛“自营+POP”是必然趋势 。首先,我们来盘点一下POP(开放平台)的优势:
1.拥有丰富的SKU 。商家的独立入驻,意味着平台有更多的商品可供选择销售 。通过这种方式,新的款式和产品迅速得到补充,为销售的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可以说,在目前电商流量的特殊性质下,商品类型与销售额是“对等”的 。
2.降低库存风险 。纵观各大自营平台卖家的财报,库存问题总是几个亿或者十几个亿,而POP这种先进模式的诞生,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库存问题 。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理解:有了POP商家销售额的贡献,库存的风险会越来越小 。
3.“部门”供应商 。产品开发、制图、编辑、上架、质检、包装、发货、售后等 。对于一个自营平台来说,这些都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随着我们平台的扩大,每一个动作都需要一个团队来做 。而在POP模式下,上述大部分工作都可以由供应商完成,平台只需要配置相应的商家服务团队即可 。可以说,在这种模式下,一个供应商相当于一个“部门”,平台的职责就是对每个“部门”进行指导和管理 。
4.能够充分利用供应商的独立R&D或支付能力 。开放平台模式可以让供应商更加积极,充分发挥他们在新产品上的研发能力 。很多供应商根植于一个行业,对行业热点和需求比较敏感,所以能够开发出更好的新产品开发能力,最终将效果转化为平台的力量,实现更大的销量 。
像疫情期间,在这个特殊时期,POP的优势似乎特别突出,那么“个体户+POP”的模式有什么问题吗?来,我一个一个告诉你 。
我想优先考虑团队合作的问题 。一直以来,自营平台依靠团队在营销、产品、供应链等方面的努力,建立了非常成熟的流程体系 。不引入POP模式,团队本身就能保证基本的销量和销量增长 。那么POP引入自营系统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是大量的SKU 。
以销售为例,新产品和款式肯定是自营团队最迫切的需求 。需要考虑的事情包括:1 。你需要用产品充分运营自己的流量;2.推广需要用爆款引流 。这样一来,我们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了:当大量SKU通过POP接入平台后,如何从海量产品中挑选出“心仪”的产品进行运营推广?对于供应商来说,我费尽心机上传的这些SKU有什么“奖励”吗?
这个时候大家就会想出各种办法来调整组织架构 。中间会有一个人出生 。他做什么:挑选产品和供应商?简单来说,供应商上的产品不直接先和自营系统对接,而是让一个对自营系统涉猎很深的人先了解一下玩法,然后再推送到自营系统 。这个人非常挑剔 。我个人认为他需要具备以下素质:对产品非常了解,是各行业的专家;懂交通规则,能告诉推广这是爆款;了解平台用户群,知道他们喜欢什么 。你觉得自己是个多面手吗?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
好了,假设这个槽卡住了,然后继续推两边来谈招商团队 。他们是做什么的——他们负责POP商品的原始来源 。如果这个团队能有上面说的“中间人”一样的素质,岂不是完美?我一直希望供应商和平台能形成良性循环 。即使供应商很少,大家也能赚钱,就好谈交货期,付款期,深度合作 。
因为前期一些开放平台的快速扩张,招商团队和自营系统的标准出现了一些偏差,这其实是一个隐患 。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很多商品无法选择,供应商无法充分评估,更细化的标准无法建立和完善…最终的结果就是供应商不玩了,潜在产品流失,深度合作机会逐渐丧失等等 。总之无法形成良性循环,团队总是在补救,非常被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