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光模块产业链:全球分工明确,国产替代加速

1、光模块产业链:全球分工明确,国产替代加速
1.1全球分工明确,中国开启高端智造 光模块产业链介绍
光模块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源光器件,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分别实现信号的电-光转换和 光-电转换 。由于通信信号的传输主要以光纤作为介质,而产生端、转发端、处理端、接 收端处理的是电信号,光模块具有广泛和不断增长的市场空间 。光模块的上游主要为光 芯片和无源光器件,下游客户主要为电信主设备商、运营商以及互联网&云计算企业 。
光模块遵循芯片—组件(OSA)—模块的封装顺序 。激光器芯片和探测器芯片通过 传统的 TO 封装形成 TOSA 及 ROSA,同时将配套电芯片贴装在 PCB,再通过精密耦合 连接光通道和光纤,最终封装成为一个完整的光模块 。新兴的主要应用于短距多模的COB采用混合集成的方法,通过特殊的键合焊接工艺将芯片贴装在PCB上,采用非气 密性封装 。
光模块下游主要应用于电信承载网、接入网、数据中心及以太网三大场景 。电信承 载网和接入网同属于电信运营商市场,其中波分复用(xWDM)光模块主要用于中长距 电信承载网,光互联( )主要用于骨干网核心网长距大容量传输, 而接入网市场是运营商到用户的“最后一公里”,包括光纤到户无源光网络(FTTH PON)、 无线前传()等应用场景 。数据中心及以太网市场主要包括数据中心内部互联、 数据中心互联(DCI)、企业以太网()等场景 。根据 预测,2018 年全球光模块市场规模约 60 亿美元,其中电信承载网市场规模 17 亿美元,每年以 15%的速度增长,接入网市场规模约 12 亿美元,年增长率约 11%,而数据中心和以太网市场规模已达 30 亿美元,未来 5 年复合增长率达 19% 。
【1、光模块产业链:全球分工明确,国产替代加速】

1、光模块产业链:全球分工明确,国产替代加速

文章插图

1、光模块产业链:全球分工明确,国产替代加速

文章插图

1、光模块产业链:全球分工明确,国产替代加速

文章插图
1.1.2欧美日:行业不断并购整合,专注于高端产品和芯片研发
全球光模块产业链分工明确,欧美日技术起步较早,专注于芯片和产品研发 。中国 在产业链中游优势明显:劳动力成本、市场规模以及电信设备商的扶持,经过多年发展 已成为全球光模块制造基地,从 OEM、ODM 发展为多个全球市占率领先的光模块品牌 。产业链分工有效利用了全球优势生产要素,并避免了重复研发,有利于全球产业链高效 运转但中国难以分享上游的巨大价值 。
由于低端产品价格透明,许多海外企业无法接受过低的毛利率进而剥离光模块业务 专注于芯片或保留高端产品 。如剑桥科技去年 5 月和今年 3 月分别收购 Macom Japan 和Japan 光模块资产;博创科技今年 3 月收购 Kaiam PLC 业务涉及相关部分资 产 。另一方面,光通信巨头也经历了一系列并购整合,以增强对整个产业链的垂直协同, 增强规模优势,提高议价能力,如去年 5 月和 11 月, 和 II-VI 分别宣布收购和。
1.1.3中国:从全球工厂到高端智造
工程师红利开始替代劳动力红利 。中国的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相比美国的优势正在快 速减弱,根据 Wind 和美国劳工部发布数据统计,美国制造业平均年薪/中国制造业平均 年薪从 2013 年的 8.15 快速减少为 2018 年的 5.01 。而与此同时,中美 IT 技术人员的平 均年薪在缓慢缩小,美国 IT 技术平均年薪/中国 IT 技术平均年薪由 2013 年的 5.89 减少 为 2018 的 4.46 。中国的工程师红利正在替代劳动力红利成为驱动光模块行业发展的新 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