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尔弗里德middo;耶利内克是谁?奥地利女作家耶利内克生平简介

早年
耶利内克1946年10月20日出生于奥地利施蒂利亚州米尔茨楚施拉格市,自小学习音乐,曾在维也纳音乐学校获得风琴师文凭 。她的父亲具有捷克与犹太血统,是位化学家,母亲出身于维也纳名门望族 。专业的音乐素养赋予她的文学创作很多与众不同的特色 。
耶利内克从小就开始学习钢琴、管风琴和八孔长笛,后来她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作曲 。在音乐学习的同时 。后来她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她的作品有犀利的社会批判锋芒,特别是揭露在现代男权社会中女性受到的侮辱和摧残,她还在维也纳大学学习戏剧和艺术史 。
青年时期
1967年发表了处女作《利莎的影子》 。由于她与学生运动有接触,她的作品中展现出对社会的批评口吻 。1970年,她完成了讽刺小说《我们都是骗子,宝贝!》,这一作品与其随后完成的另一部小说在语言上都充满叛逆的特点,直指流行文化及其标榜的虚假的美好生活 。上世纪70-80年代,耶利内克撰写并发表了三部小说——《做情人的女人们》、《美妙的年代》和《钢琴教师》,征服了德国读者 。其中,《钢琴教师》于2001年被导演麦克尔·汉内克搬上银幕 。
辉煌时期
1998年她荣获德语文学的最高奖:毕希纳文学奖,2002年获海涅奖和柏林戏剧奖,《钢琴教师》拍成电影后获得电影大奖 。从温顺的音乐神童到享誉世界的女作家 。
【埃尔弗里德middo;耶利内克是谁?奥地利女作家耶利内克生平简介】10月7日,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获得了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 。
8日,2004年耶利内克在维也纳召开采访人员发布会,正式宣布不会去斯德哥尔摩领取诺贝尔文学奖:“我不会去斯德哥尔摩接受该项大奖 。”耶利内克解释自己这一惊人决定时,首先提到的是自己的身体健康原因 。她同时认为,自己没有资格获得这一大奖 。用她本人的话说,在得知获得这一崇高的奖项后,她“不是高兴,而是绝望” 。耶利内克表示:“我从来没有想过能获得诺贝尔奖,或许,这一奖项是应颁发给另外一位奥地利作家彼杰尔·汉德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