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有什么不同?

在《西游记》第12回“玄奘秉诚建大会观音显像化金蝉”中描写,观音菩萨奉如来佛旨,来到东土大唐,得知唐太宗宣扬善果,选举高僧,开建水陆大会,便化作一僧人,卖袈裟和锡仗 。唐太宗计划买下袈裟和锡仗,给正在讲经的玄奘和尚 。菩萨说,贫僧有愿在前,果有敬重三宝,见善随喜,皈依我佛,不要钱,愿送于他 。今见陛下明德止善,敬我佛门;况又高僧有德有行,宣扬大法,理当奉上 。便将锦襕袈裟和九环锡杖送给了太宗皇上 。于是唐太宗将袈裟送与玄奘,神采奕奕的玄奘穿上袈裟正讲谈佛法,观音菩萨来到经堂,说道,你那法师讲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王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脱苦,寿身无坏 。当唐太宗兴奋地问大乘佛法在何处时,观音菩萨说道:“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 。”然后飞上高台,踏着祥云,直至九霄云上 。
在小说里,唐僧是为了唐太宗取得大乘佛教经典,不畏艰辛西行取经的,也成了唐僧所遇到九九八十一难的直接原因 。明显反映出作者对南传佛教和北传佛教的不同态度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有什么本质不同?小说借用观音菩萨的话说明大小乘佛教的不同特点,应该说并不十分准确 。真正说清大小乘佛教的区别和特点并不是几句话可以说清楚的 。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是佛教的两大宗派 。严格地说,大乘佛教实际上是北传佛教自己的称谓,南传佛教并不同意这样的说法,因此现在佛教界一般把小乘佛教称之为南传佛教,把大乘佛教称之为北传佛教 。大乘佛教是经阿富汗等西域诸国,传到中国、越南、朝鲜和日本的 。小乘佛教主要流传在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国,以及我国南方傣族等少数民族的 。
什么是“乘”?所谓“乘”是指古代乘载的车子 。如中国战国时期将“千乘之国”称为大国 。即:具有一千辆以上战车的国家,这是大国的象征 。大乘就是大的车子,是载人多的车子 。小乘就是小车子,是载人少的车子 。因此,大乘佛教在教义上重视利他(利益大众的行为),小乘佛教着重自我的解脱 。注重通过自己的修行,彻底摆脱六道轮回之苦,断除烦恼,灭绝生死 。小乘佛教又称声闻乘,这是因为小乘佛教着重在闻佛之教始得开悟的缘故 。所谓声闻是指弟子了 。大乘佛教特别发扬了菩萨行的人生观,要求修行者抱着广大的志愿,不仅要使自己摆脱六道轮回之苦,还要将一切众生一起从苦恼中救度出来,而得到最终的安乐(自度度他) 。同时,大乘佛教在灭谛上进一步强调“无住涅槃”,能够不住生死,不住“涅槃”,能在因缘生灭的世界中,永无休止地安处在涅槃的境界 。大乘佛教可以运载广大众生到达“涅槃”彼岸 。
按照佛教传说,佛陀在“涅槃”前,弟子们都为即将失去导师而悲痛 。佛陀教弟子们不放弃努力,依靠自己,以教法为导师 。那么什么是教法呢,当然就是佛祖每次给众比丘宣讲的佛法了 。
在佛“涅槃”后,佛的弟子集中了五百比丘,对他的教法作了统一的整理 。在大迦叶的主持下,在王舍城,对佛的教诲进行了第一次结集 。由“执律第一”的优波离诵律,由“多闻第一”的阿难诵经,然后,合诵认可 。这就是最初的经藏和律藏 。这以后又出现了佛教论师解释“经”的“论”,形成了“论藏” 。“三藏”和起来就是佛教经典 。在《西游记》中,唐僧为什么经常被称作三藏呢,是因为唐玄奘精通经藏、律藏、论藏,因此被称之为三藏法师,简称为三藏 。
当初佛在布道的时候,由于佛的弟子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情况不同,文化修养不同,佛只能因材施教,相机说法 。这就造成了每次说法不一样 。弟子们或因佛说法的时机不同而听受的不同,或因个人的根性、专长和学修方法的不同而解悟的不同 。这就给教团分裂留下了种子 。佛寂灭后,随着形势的变化,僧团内部的矛盾愈演愈烈 。到佛寂灭百年时,就有了毗舍离城的第二次结集,造成了佛教的根本分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