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三胜:老生三鼎甲之一,也是国粹quo;京剧quo;创始人之一( 二 )


然而自汉戏进京之后,形势逐渐发生了变化,演男性角色的剧目日多,尤以老生为主之剧目数量最大 。于是徽剧由旦行为主迅速演变为以生行为主 。到了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当时雄踞北京剧界的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嵩祝、新兴金钰、大景和等七个戏班,除大景和以净行任花脸为领班人外,其余六班,如三庆的程长庚、春台的余三胜和李六、四喜的张二奎、和春的王洪贵、嵩祝的张如林(亦作"张汝林")、新兴金钰的薛印轩,均是以老生行为领班人 。而大景和班中亦有梅东这样闻名当时的老生演员 。《都门纪略》所载上述七班演出的剧目计有80余出,而以老生为主的剧目则占一半以上 。它们是《法门寺》、《借箭》、《文昭关》、《让成都》、《三挡》、《摔琴》、《白蟒台》、《定军山》、《当锏卖马》、《双尽忠》等40余部 。这其中余三胜所演见于记载的有《定军山》(饰黄忠)、《当锏卖马》(饰秦琼)、《战樊城》(饰伍员)、《鱼肠剑》(饰伍员)、《击鼓骂曹》(饰祢衡)、《探母》(饰杨延辉)、《双尽忠》(饰李广)、《捉放曹》(饰陈宫)、《碰碑》(饰杨令公)、《琼林宴》(饰范忠禹)、《牧羊卷》(饰朱春登)、《乌盆记》(饰刘世昌)、《摘缨会》(饰楚庄王)等,计13种 。在6个老生领班中,余三胜所擅长的老生剧目远远高出其他5人 。《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京剧"条云:"道光后期,梨园风气突然又起变化……演出剧目随之亦改以老生为主,且都是唱功戏或唱做并重的戏,如《文昭关》、《让成都》、《法门寺》、《草船借箭》、《四郎探母》、《定军山》、《捉放曹》、《碰碑》、《琼林宴》、《打金砖》、《战樊城》、《打渔杀家》等,这些剧目至今大都还保留在京剧里 。"文中列举的12种以老生为主的戏,有6种为余三胜所主演或擅演者 。这说明,在徽剧由旦角为主转为老生为主的变化过程中,余三胜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 。
【余三胜:老生三鼎甲之一,也是国粹quo;京剧quo;创始人之一】以生为主这一局面的出现,从内容上讲,提高了戏剧舞台反映生活的能力 。从艺术上看,说明徽剧声腔和表演技艺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与发展 。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多样的,首先艺术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即它总是由低级走向高级,由幼稚走向成熟 。余三胜等人正是遵循艺术规律的实践者 。其二,统治者的干预也是原因之一 。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曾多次三令五申禁演梆子、"乱弹" 。这类剧目虽具有生活气息,清新活泼,但它们以旦角为主,内容常有庸俗、轻佻之处 。而老生戏则多庄重严肃 。当时宫延内又常以祝寿、庆贺为名召演员入宫承应,应召的戏班不得不注意无伤大雅,故多以老生戏来承应,所以老生戏借此机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其三,社会生活发生了变化 。京剧形成的过程正值中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时期,这时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空前尖锐,演员们不得不面对这种现实,反映或影射这种生活 。而老生戏多表现重大主题,较少表现儿女情肠,更宜于表现这种现实生活 。从现存京剧剧目看,老生戏多写重大题材,很少写爱情,实际上就渗透着演员对时代变化的关注与或多或少的爱国情绪,以及对新时代、新生活的憧憬 。由此看来,余三胜等人的革新创造不但合乎艺术创造的规律,也合乎时代和社会的进步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