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伟大数学家陈景润在成才的道路上都遇到什么样的事情

陈景润,是世界数学领域的精英 。我们上学的时候就知道了陈景润,是因为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成果遥遥领先 。他的代表作是陈氏定理:《大偶数表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2个素数的乘积之和》 。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陈景润在数学领域是拔尖的,是个天才,他高中没毕业就考进厦门大学 。但是他的智商虽然很高,但是情商就不一定了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一代伟大数学家陈景润,在成才之路上遇到的尴尬事 。
1953年秋天,陈景润凭借优异的成绩从厦门大学毕业,当时的大学还是包分配的,他被分到了北京一所中学当老师 。这个工作对陈景润来说,就是一个比哥德巴赫猜想还要巨大的挑战 。因为他相当不善言辞、实在过于内向腼腆 。
一开始,同学们对于这位高材生老师抱有很崇敬的心理,随着陈景润走向讲台,同学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陈景润站在讲台前,看着下面的学生,看着他们求知的眼睛 。陈景润感到自己的心跳加快,大脑一片空白,就连想好的开场词都忘了 。他呆呆地站着,很久过后听到同学们开始议论纷纷,才恍然如梦地拿起粉笔开始往黑板上写题目,一接触到数学题,他的内心忽然就平静下来,一边写一边开始讲题 。
杨乐、张广厚、华罗庚和陈景润
面对着黑板,陈景润不紧张了,同学们很快被吸引住,可是老师总不能一直把黑板当成学生 。只要是面对黑板,陈景润就能够说得很流畅,但是一旦转过脸来面对学生,他的舌头就开始打结了 。学生们议论起来,他们第一次看到这种连话都说不好的老师,同学越议论,陈景润越紧张,一片混乱之中,他终于结束了第一堂课,心情阴郁的回到了办公室 。
学生给学校提了很多意见,最后情况还反映到校长那里 。按照校长的建议,数学组长陪同陈景润逐一去听听其他老师的课,但是陈景润的缺点不是在于专业上,而是在于他太过内向了 。旁听了一周,又开了个会,很快他又回到了讲台 。
他硬着头皮,强打着精神登上讲台,但面对学生的时候,神情又不自然起来 。同学们看着老师别扭的举止,听着结结巴巴的讲课 。课堂纪律一塌糊涂,作为一个老师,没有比这更糟的了 。陈景润分明看到了学生们对自己的不屑一顾,分明听到了不满和责骂 。家长找到学校要求调班或者要求换老师,陈景润尴尬极了,不知如何解脱 。
教师是一个让人尊敬的职业,却成了陈景润的痛苦来源 。他开始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几天时间就瘦了一圈,身体本就不好,再加上心里压力过大,终于病倒了 。之后的一年内,更是从医院进进出出,经常请假 。学校准备辞退陈景润 。
王亚南教授,是陈景润母校厦门大学的校长,他来到北京,参加教育部的会议 。王亚南教授见到了陈景润任教中学的校长 。这个校长见到王教授,就开始抱怨:“这么著名的厦门大学竟然培养出一个连讲台都上不了的老师”,王亚南非常惊讶,问了下才知道是得意门生陈景润 。
王亚南说:“不可能吧,陈景润是我们学校最好的毕业生啊,会不会有什么误会?”“实不相瞒,陈景润的教学确实是一塌糊涂,而且他一讲课就要生病,经常住院,三天两头请假,经常不上班,这样的老师,我们实在没办法让他继续任教,也没有合适的岗位适合他 。”
王亚南
王亚南听说自己的得意门生要被扫地出门,实在无法接受 。下午会议结束后,王亚南邀请中学校长一同去医院看一下陈景润 。王亚南到医院,看到陈景润正捧着一本书,仔细的看着,抬头看到校长赶紧把书收了起来 。望着陈景润,王亚男教授发现,仅仅一年时间,他瘦的连脸上的颧骨都突出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