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冕不绝的琅琊王氏:有600多人名垂青史

李白有诗云“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琅琊是山东省东南沿海地区的古老地名,历史上曾有琅邪邑、琅琊国、琅琊郡、琅琊道等,涵盖今山东临沂以及青岛、诸城、日照一带,琅琊治所,位于临沂 。
01.琅琊王氏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中的王谢,是六朝望族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的合称,后成为显赫世家大族的代名词 。其中,琅琊王氏素有“华夏首望”“中古第一望族”之誉 。
琅琊王氏素有名望,二十四史中有3部历史列传居首者为琅琊王氏:王祥为《晋书》列传首卷,王弘为《宋书》列传首卷,王俭为《南齐书》列传首卷 。从西汉至隋唐年间,琅琊王氏有600余人名垂青史,其中正传62人、三公令仆50余人、侍中80人、吏部尚书25人,有92人担任过相当于后世宰相的官职 。
除了政治上的辉煌,琅琊王氏在文化艺术上也是累世风流,人才辈出,据不完全统计有文章流传于世的共73人,擅书者43人,从王览、王正、王旷、王导到王羲之……诸多王氏子孙在书法、音乐、绘画及文学上都取得了卓越成就,被誉为一时之冠冕 。南朝文学家、史学家沈约评价:“自开辟以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者也 。”
琅琊王氏自汉代步入历史舞台,历经两晋的兴盛,流风余韵延续至隋唐之世,数百年冠冕不绝,固然与外在之社会政治、经济财力有关,但像他们一样能保持门户不衰的并不多见,这与其良好家风有莫大关系 。家风是家族的精神文化传统,关乎家族文化的底色和基调,琅琊王氏家风的底色便是立德、立功、立言 。
02.立德:重视礼法、孝友传家
琅琊王氏第一代人物是西汉时期的大儒王吉 。汉武帝独尊儒术,士子通一经便可以入仕,而王吉通五经,以高起点步入仕途,后来通过举孝廉,平步青云,地位日显 。
王氏家风的奠定者当属二十四孝之一的王祥,他是王吉以下第六代,“卧冰求鲤”的主角就是他 。王祥的故事类似于上古舜帝的事迹,生母早逝,继母和父亲对其非打即骂,他反而更加恭谨地孝敬父母 。面对继母的中伤、迫害,他仍能“笃孝至纯” 。
父母生病,王祥衣不解带,日夜照顾,汤药必亲自尝过后,再给父母服用 。天寒地冻,继母想吃鲜鱼,他脱衣卧于河冰之上,冰被暖化,孝感天地,从冰下跃出两尾鲤鱼 。故事经过民间演绎,自然有夸张之处,但王祥的孝在当时是传为佳话的 。
王祥对兄弟王览也是爱护有加,兄友弟恭,远近闻名,时人把他们的居所称作“孝悌里” 。王祥临终前留下的“五至”遗训,成为此后琅琊王氏一族长期遵循的家训:
“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让 。此五者,立身之本 。”
信、德、孝、悌、让的“五至”遗训是琅琊王氏家族子弟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诚信做人,诚实做事,孝敬长辈,兄弟之间互相爱护,不过分看重钱财,这样才能保持家族和睦兴盛 。史书记载,琅琊王氏“子孙皆奉而行之”,重教子,尚孝悌,以孝友传家 。
孝友祠内“孝友格天”牌匾和王氏家训
同为琅琊王氏的王戎,是竹林七贤之一,也是晋代有名的孝子 。晋武帝时,王戎母亲去世,他照常喝酒吃肉,看似逾越礼制,实则内心悲恸,哀伤得起身都得借助拐杖 。而尚书和峤同时遭母丧,虽寝苫枕块、粗茶淡饭,但只是表面上的礼节,而气色不衰 。时人称王戎为“死孝” 。
两晋时期,玄风昌炽,士人崇尚清谈,以放浪形骸为高玄境界 。然而,高谈阔论的玄言虽然能博得一时声誉,容易走红,却很难助力家族的长远发展 。王氏子孙少有这种任诞简傲之徒,恐怕也与其秉承礼法持家的家风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