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冕不绝的琅琊王氏:有600多人名垂青史( 三 )


汉末军阀割据,经学一统天下的局面也随之解体,社会思潮复现多元化 。从王祥开始,就已经“理致清远”,王氏家族开始由道家而玄学,王戎和王衍就是当时的玄学名家 。史家陈寅恪曾分析说:“若王吉、贡禹、甘忠可等者,可谓上承齐学有渊源,下启天师之道术 。而后来琅琊王氏子孙之为五斗米教徒,必其地域熏习,家世遗传,由来已久 。”
晋初,崇尚名教的是辅助司马氏夺取政权的人,而标榜老庄之学的则是与司马氏不合作的人 。对名教与自然的主张事关政治立场,与他人不同的是,王戎提出调和儒学与玄学的主张,“圣人贵名教,老庄明自然,其旨同异?”王戎认为二者“将无同” 。
到了后来,王导因袭了这一主张,王氏家族儒玄兼修,在与清谈大家殷浩等人的一次长谈中,王导提出以儒学治国、以玄学生活的主张,在他的理论中,玄学是被儒家思想支配的工具,当然,其目的仍是为现实服务,结交南北世家,共同维护江左政权的稳定 。
另外,王氏子弟在佛学、文学、书法、绘画等领域也多有建树 。王氏家风不允许不学无术的王氏子弟存在,对子弟教育上,倾注大量心血,且不时自我警醒 。因此,王家注重名士集会,作为熏陶培养子弟的机会,最著名的当属王羲之召集的兰亭雅集,就连年仅9岁的小儿子王献之也在列,可见其对子弟的培养是不遗余力的 。
家风本身就是一种家族文化,它既是家族历史的积淀,又是家族文化的传承 。琅琊王氏家风的底色是立德、立功、立言,树立高尚的道德,为国为民建立功绩,培养家族文化底蕴,保持了王氏家族的长盛不衰,这便是祖德家风带来的文化力量 。
【冠冕不绝的琅琊王氏:有600多人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