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到底干了什么样的好事为什么后世有三姓之人都不肯乱认祖宗

乾隆这个皇帝虽然被电视剧吹得天花乱坠,但实际却是一个只会做打油诗的花花公子 。而且在电视上笑容可掬和蔼可亲的乾隆皇帝,实际是个刻薄寡恩的刽子手,他制造的文字狱和屠戮的朝廷大员,几乎超过了清朝其他皇帝的总和——这一点连《清史稿》都掩盖不住,清朝就是从乾隆手里走向没落的,要不是他好大喜功故步自封,清朝也不会再后来被人家揍得那么惨 。但是要说乾隆一件好事都没干过,那也不客观,乾隆一生中似乎也干了一件好事,而且这件好事干了之后,后世有三姓之人都不肯乱认祖宗 。
大家都知道,在慈禧老太婆掌权之前,清朝的太监都是很悲催的,别说跟唐朝明朝相比,就是比宋朝也有天壤之别——即使是慈禧说的算,飞扬跋扈的大太监安德海被丁宝桢斩首后曝尸三日,也没受到任何处罚,因为“祖制”在那摆着呢:“太监私自离京,人人得而诛之” 。优伶太监不许干政,这规矩从顺治皇帝就开始严格执行了:“世祖(福临又称清世祖、章皇帝)鉴明阉宦之弊,既立铁牌于交泰殿,戒内官干预政事,官不得过四品 。”到了雍正时期,优伶太监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有一位唱戏的就问了一句“某地知府是谁”,就被雍正下令乱棍打死了 。
乾隆勤政爱民这方面一点都不像雍正,但是严格管控优伶太监这一点上,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有一个叫高丛云的太监就是掺和了一点朝廷的事情,就直接被乾隆下令凌迟处死了:“有高云从者,稍干涉外事,即遵世祖旨,立时磔死 。”
一看皇帝老儿对太监动辄打杀,乾隆的第一宠臣也不甘示弱 。正所谓上行下效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和珅收拾起太监来也是毫不心慈手软 。有一天一帮小太监在一起聊天,无意间提到“梁国治”三个字,被路过的和珅听到了,马上勃然大怒:“把这帮小兔崽子都给我抓起来!”
大家都知道,和珅这个人很会来事儿,跟太监们的关系也很融洽,太监们最爱干的事情就是到和府传达乾隆的口谕和圣旨——去别人家就给点散碎银子当茶钱,和珅一出手就是金瓜子甚至金元宝,为的就是太监们“不经意间”透露一些乾隆的喜怒哀乐 。当然,和珅还没脑残到让小太监在皇帝面前说自己的好话——那是找死了 。
一向在小太监面前笑眯眯的和珅为什么听到梁国治这三个字就勃然大怒,梁国治这三个字为什么提不得呢?咱们先来看看这个梁国治是什么人 。梁国治,乾隆十三年殿试头名状元,后来官至东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而且还当过《四库全书》副总裁,死后谥号文定,一般人都称之为梁文定公 。大家以为《四库全书》是纪昀纪晓岚那个大烟袋主持编修的,其实大家都错了,纪晓岚弄了好几年没弄完,乾隆一着急,就派和珅去主持工作,结果是和珅任四库全书馆正总裁后,大洒金钱发奖金,《四库全书》这才迅速被抄写完成 。
和珅是四库全书正总裁,梁国治是四库全书副总裁,可见这两个人关系应该是不错的,所以和珅一听小太监直呼其名道出“梁国治”三个字,这才勃然大怒,据《清稗类钞》记载:“和闻之,愤然 。”和大人一生气,后果很严重:“立杖数十,命向梁叩谢 。”那帮说错话的小太监挨了一顿揍,还得一瘸一拐地到梁国治面前磕头认错 。而和珅这样做也有他的道理:“梁为朝廷辅臣,汝辈安可轻之!”
和珅管教宫里太监,并不算越权,因为和珅数十个官职中,有一个叫“总管内务府大臣”,替乾隆管教小太监,是他分内之事,如果管不好,乾隆会很生气的,而乾隆生气的后果,可比和珅生气的后果要严重多了——高丛云被凌迟时的惨叫,和珅即使是当抬轿子的銮仪卫,应该也是听得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