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赫玛尼诺夫:二十世纪世界的古典音乐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音乐童年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于1873年4月1日出生在俄罗斯谢苗诺沃的奥尼加城的一个富庶的地主家里 。他的家庭有着很好的音乐环境,拉氏曾祖父曾经在圣彼得堡师从著名演奏家菲徳尔学习,拉氏的母亲安娜·奥娜斯卡雅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毕业生,拉氏的最早的钢琴教育就来自母亲,这使他从小受到了良好的音乐熏陶 。
1882年 拉氏举家迁往圣彼得堡,9岁的拉赫玛尼诺夫入学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师从德米纳斯基学钢琴 。
1885年 拉氏在表兄的介绍下,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师从茨维列夫,接受到极严格的训练,从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茨维列夫的弟子,拉氏有机会去圈里的聚会,先后见到了塔涅耶夫,柴科夫斯基等,并对他后世的创作,产生了影响 。
1887到1888年 拉氏写出了第一批最初的作品 。包括《乐队谐谑曲》和一些钢琴小品 。1889年,他考入了莫斯科音乐学院,从此开始接受更为严格、正规、系统的教育和训练 。他跟著名钢琴家齐洛蒂学习钢琴,还跟随著名作曲家塔涅耶夫和阿连斯基学习作曲 。
创作成名
1890年夏 拉氏来到家乡伊凡诺夫卡,在那里他遇到了日后的妻子同时也是自己表姐的娜塔莉娅·萨蒂娜 。坠入情网的拉氏为心上人写了一首六手联弹的圆舞曲和浪漫曲 。回到莫斯科后,拉氏动笔创作了管弦乐《曼佛雷德》,这部作品的灵感来自柴科夫斯基的同名交响曲 。
1891年和1892年,他先后以优异的成绩在钢琴和作曲班毕业,从此开始了他独立的音乐家生涯 。1891年 拉氏在家乡完成了《第一钢琴协奏曲》 。12月回到莫斯科,向自己的老师阿连斯基献上了第一部交响诗《罗斯基斯拉夫王子》 。
拉赫玛尼诺夫早期是以钢琴演奏家的身份活跃于国际乐坛的 。他在演奏中,他兼收前辈诸钢琴大家之长,创建了自己所独特的演奏风格,成为当时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杰出钢琴演奏家 。
1892年,为举办音乐会的需要,他创作了许多钢琴曲,同时还作了交响幻想曲《悬崖》、《茨岗主题狂想曲》等大型乐队作品 。这年3月 拉氏在音乐学院举办了自己的音乐会,演奏了自己的三重奏和《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另一方面,拉氏加紧创作毕业作品根据普希金长篇叙事诗《吉普赛人》改变的歌剧《阿连科》 。这一年,拉氏获得金质奖章,以优异成绩从莫斯科音乐学院毕业;毕业之后的拉氏马上投入到繁忙的音乐会演出之中 。期间,拉氏还完成自己最出名的作品之一《升C小调前奏曲》 。暑期,拉氏非常放松,相继完成两套艺术歌曲和一首幻想曲 。还有从莱蒙托夫诗歌中获得灵感创作的幻想曲《岩石》 。
初遇挫折
1895年 拉氏完成了费时多日的《d小调第一交响曲》 。然而,1897年这部作品在彼得堡由格拉祖诺夫指挥首演时却遭到了失败 。为此拉赫玛尼诺夫陷入异常的苦恼之中,他的创作也开始减少了 。
1897年,拉赫玛尼诺夫被聘为莫斯科马蒙托夫私立歌剧院的助理指挥,从此开始了他的指挥家生涯 。1897年3月第一交响曲由格拉祖诺夫指挥首演 。出人意料的是演出惨遭失败 。此后大约三年时间,拉氏一蹶不振,连已经动笔的《佛兰切斯卡·达·里米尼》也被搁置,直到数年后才完成 。
功成名就
1899年,他第一次赴欧旅行演奏,受到了欧洲各国人民的热烈欢迎 。由于心境的好转,他从1900年起又恢复了音乐创作活动,先后创作了《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钢琴前曲》和《春天大合唱》等 。这其中尤为瞩目的《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以它那特有的抒情和诗意,赢得了听众的普遍赞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