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仲元做出的成就有哪些有关于他的轶事是什么样的

人物成就
邓仲元弱冠从戎,和陈炯明淡水起义,打败晚清提督秦炳直,吓得清官员弃城而逃,是光复惠州的功臣之一;创建粤军第一师,李济深、叶挺、陈诚、薛岳、罗卓英、邓演达、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陈可钰、黄镇球、张发奎、黄琪翔、张云逸、叶剑英、余汉谋、李汉魂、戴戟、李章达、梁鸿楷、陈济棠、邓世增、邓龙光、缪培南、李扬敬、徐景唐、香翰屏、朱晖日、钱大钧等著名将领均出自其门下;斡旋于孙中山与陈炯明之间,为孙陈统一战线鞠躬尽瘁;遇刺后被孙中山以大总统的名义追赠为陆军上将 。1929年7月24日国民政府令拟照上将阵亡例给恤 。
人物轶事
了解邓铿,首先要研究粤军 。粤军是孙中山掌握的第一支武装力量,是孙中山护法运动的基本部队 。孙中山是粤军的最高领导,陈炯明任粤军总司令,邓铿任粤军总参谋长兼最精锐的第一师师长 。
由于孙中山和陈炯明皆为文人出身,邓铿科班出身真正懂军事,因此孙中山和陈炯明在军事上均倚重邓铿 。世人每谈及孙中山的基本军队,必首推粤军,言粤军必首推第一师,言第一师则必及邓铿 。
写好遗书参加黄花岗起义,掩护革命党毁家在所不惜
邓铿长于惠阳,邓氏在当地可谓名门望族 。邓铿幼时,曾听闻过族中先辈邓承修以专使身份,代表清廷勘界中越边境,因不屈服于法国殖民者的无理要求而与朝廷龃龉,愤而辞职 。
如果说家族的影响,使年幼的邓铿产生了一种朦胧向往的话,那么时局则深深地推动着邓铿,走向革命军人之路 。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京城后,孙中山命郑士良于惠州起义 。起义虽归失败,但义军奋勇杀敌的气概和所宣传的革命思想,极大地影响了少年邓铿 。于是,他投考了广东将弁学堂,毕业后又加入同盟会,并在粤军中出任陆军小学校长,学兵营排长、连长等职,常以革命思想教育学生和兵士 。
邓铿参加了广州新军起义和黄花岗起义,走到了斗争前线 。这两次起义打破了之前的沉闷状态,为辛亥革命高潮的到来做了铺垫 。参加黄花岗起义的革命者,抱着必死决心,大家都写好遗书不打算活着回来,邓铿也不例外 。
令人叹服的是,1911年黄花岗起义前夕,清廷已有所察觉,在广州城搜捕革命党人,时在广州的邓铿就以其父设于小东门的广丰米店署具保书,掩护革命党人,并慷慨陈言:‘即有不虞,毁家在所不惜’,充满革命的豪气 。
遗憾的是,黄花岗起义以失败告终,邓铿被迫逃亡海外 。
战惠州率兵冲锋声名鹊起,讨袁失败坚定追随孙中山
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并没有挫败邓铿的锐气 。辛亥武昌起义后,同盟会香港统筹部迅速在广东成立四个军,图粤援汉 。邓铿秘密潜入惠州淡水,出任第一军参谋长,军长是陈炯明 。
第一军以淡水为根据地,进军惠州,激战数日,前线欲溃 。就在危急关头,邓铿亲率百名精兵,到前线增援督战 。他率兵冲锋,帽结被敌弹击断,仍不畏惧,终于击溃强于自己的敌军 。
惠州一战,邓铿声名鹊起,显示出军事领袖的才能 。1911年12月,陈炯明暂代胡汉民行使广东都督之职后,调邓铿任都督府陆军司司长兼稽勋局局长,协助陈炯明整编军队 。
不可避免,在从军道路上,邓铿与陈炯明存在长达近十年的上下级关系,由于又是老乡,不少人形容他们关系是“生死之交”,有的甚至说邓铿是陈炯明的亲信 。对此,张磊并不认同 。
广东省社科院原院长、孙中山研究专家张磊认为:从目前掌握的史料来看,没有史料显示邓铿与陈炯明是生死之交 。只能说,在粤军还没变成陈炯明叛变的“陈家军”之前,邓铿与陈炯明曾同心协作,将当时的粤军改造得更先进,能够执行革命任务 。但在北伐问题上发生分歧后,二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变化,此时邓铿也就成了陈炯明眼中的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