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瞻的御林军为什么连邓艾一小队疲弱之师都打不过?

一直很奇怪,邓艾虽然偷渡阴平成功,但是,一来,邓艾兵力很少 。号称两万人,浮夸加减员,很可能只有几千人 。二来,经过长途跋涉,邓艾只是一支疲惫之师 。三来,邓艾因为翻山越岭,基本上抛弃了粮草辎重 。四来,邓艾孤军深入,根本没有援军 。
反过来,蜀汉这边,力量则相当强大 。其一,诸葛瞻率领的是保卫整个京师的御林军 。虽然史料上没有人数方面的记载,但应该还是不少的 。而且既然是御林军,肯定不会很差 。二来,诸葛瞻有底气 。因为除了强大的御林军外,姜维统领大军在前方,分一部分回援,也是很容易的 。同时,地方上各州郡还有部队,南方还有强悍的少数民族军队 。
可是为什么,诸葛瞻兵强马壮的御林军,会败在邓艾疲弱之师面前呢?
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一些问题 。
一、怕 。
诸葛瞻的蜀军非常害怕邓艾的部队 。害怕的原因,主要有几方面 。
一是邓艾的军队来得很突然,让蜀汉措手不及,搞不清楚邓艾军队的底细 。不知道邓艾军队是怎么来的?有多少人马?因此,心中有一种面对无边虚空的恐慌 。
二是邓艾在进入蜀汉境内的时候,先期遇到的那些郡县已经纷纷投降,这更加增加了蜀军的畏惧心理 。
三是诸葛瞻在率军抵抗邓艾的时候,在抵抗之前,就是一片哀号之声 。狭路相逢勇者胜,还没打仗,就是一片哀号之声,主将都是这样,士兵还会勇敢么?
【诸葛瞻的御林军为什么连邓艾一小队疲弱之师都打不过?】二、乱 。
诸葛瞻虽然带着御林军前往抵抗,可是一片慌乱,不知道仗该怎么打 。
打仗,无非就是靠“勇”和“谋”两个字 。可是诸葛瞻既无“谋”,也无“勇” 。史料记载,诸葛瞻把军队带到涪县的时候,就畏惧不前 。畏惧不前也没有问题 。但是,他却并没有进行防守 。
尚书郎黄崇多次劝说他,把军队分派到险要的地方去守护,但是诸葛瞻就是不动 。我们姑且不评论黄崇的计谋对不对,但总之你要有规划 。就算不分兵到险要的地方 。而只是固守城市,那也就固守啊 。可是诸葛瞻又没有固守 。当邓艾来进攻的时候,他就像我们在古代演义小说中看到的那样,率军出去,前往迎战,结果打败 。
其实,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诸葛瞻害怕,只需要固守城池,邓艾进攻一段时间后,攻不下来,他自己就害怕了 。难道他还敢绕过这些城市,直接去打成都不成?由此可见,诸葛瞻完全乱成一团 。
三、傲 。卑 。拗 。
诸葛瞻自己是个很孤傲的人 。在绵竹之战前,他说他内不能除黄皓,外不能制姜维,进不能打胜仗,退不能保国家 。这样的话,就体现出了他极端自傲的一面 。他把自己看成是第二个诸葛亮,希望自己能像诸葛亮一样,朝堂上下,一人说了算 。又要管黄皓,又要制姜维 。自己有本事干这些吗?
自傲的结果,就是自卑 。后面那两句,进不能打胜仗,退不能保国家,就是极端自卑的表现 。诸葛瞻的这种自卑表现,明显是一种负能量 。要知道,诸葛瞻说这个话,是在自己打仗之前说的,不是在战败的时候说的 。这种负能量,一下就在将士中传递出了一种悲观情绪,对整个军队的伤害是非常大的 。
自卑的结果,就是执拗 。诸葛瞻非常执拗 。不听黄崇的建议,是一种执拗的表现 。除此外,他还一根筋,只知道一味地督促将士和邓艾硬碰,做出一副以身殉国的样子,显得非常执拗 。这种样子,怎么能打胜仗呢?
总之,因为诸葛瞻这样一个窝囊的领袖,就算是精锐的蜀汉御林军,最后也败在邓艾疲弱之师的手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