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斌是怎么死的?清朝官员生平经历简介

汤斌(1627年—1687年),字孔伯,号荆岘,晚号潜庵 。河南睢州(今河南睢县)人,清朝政治家、理学家暨书法家,官至工部尚书,卒谥文正 。汤斌一生清正廉明,是实践朱学理论的倡导者,所到之处体恤民
早年经历
汤斌于明熹宗天启七年(1627年)十月二十日生于河南睢州(今河南睢县) 。他的祖上汤宽是滁州来安县人,追随明太祖朱元璋起兵,以后世代为官,七世祖汤庠迁居睢州 。汤斌出身阀阅旧族,家教甚严,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应童子试,十五岁前读毕《左传》、《战国策》、《公羊》、《史记》、《汉书》等 。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率军攻击汤斌的家乡,其母赵氏殉节而死,在战乱环境下成长的他,立下为国为民的心愿 。
步入仕途
清顺治九年(1652年)中进士,踏上仕途,选宏文院庶吉士,授国史院检讨 。
顺治十二年(1655年),出任陕西潼关道员,为不扰地方百姓,他买了三头骡,主仆各坐一头,另一头驮著两副破旧被褥,一个竹书箱,康熙三年(1664年),汤斌的父亲过世,他回家守孝三年 。
康熙五年(1666年),汤斌拜孙奇逢为师,曾与顾炎武、黄宗羲等学者研读宋明理学 。
康熙十八年(1679年),康熙帝下诏举行博学鸿儒科的科举考试,汤斌前去应考,一举拔得头筹,授翰林院侍讲 。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充《明史》总裁 。
抚民化俗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迁任内阁学士,当时江宁巡抚缺员,朝廷正在荐举合适的人选,康熙帝说:“我听说汤斌有高尚的操行,可以担任江宁巡抚 。”汤斌临行时,康熙帝告诉说:“平素听说吴地繁华,如今考察那里的风土人情,崇尚虚华,安于享受,经商的人多,耕田的人少 。你应当使当地去掉奢侈的习俗,返归淳朴的民风,每件事都要致力发展农业生产,这样大概可以整治吴地颓废奢华的风气吧 。”
当初,余国柱任江宁巡抚,淮安、扬州二府遭受水灾,余国柱上疏说:“水退之后,田还可以耕种,第二年应当照例征收赋税 。”
汤斌派人重新勘察,发现水并没有退去,即使田已露出水面的地方也无法耕种,于是上疏奏请平息原先余国柱的议论 。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汤斌呈上奏章说,“苏州、松江土地狭小,人口稠密,可是承担着大省百余个州县的赋税,百姓的财力一天比一天困乏 。恳请皇上将苏州、松江的钱粮照征收标准减少一二成 。”淮安、扬州、徐州三府再次遭受水灾,汤斌按条目列出减免赋税的事项,请求朝廷拨发五万两银子,从湖广购米赈济灾民 。还不等诏令回复,汤斌就前往各州县视察救灾的情况 。
朝廷获悉汤斌的禀奏后,康熙帝命令侍郎素赫协助他办理救灾事务 。常州知府因为对属员失察被降职调任别处,汤斌了解到他很廉洁,就奏请让他留任 。康熙帝特别下旨,允许照办 。汤斌命令各州县建立社学,讲解《孝经》、小学,禁止妇女四处游荡,官府小吏、市井倡优不准穿皮衣和丝织品,焚毁不健康的书籍 。苏州城上方山有座五通神祠,已有数百年.远近的人都争相前往 。年轻女子生病,装神弄鬼的人就说五通神要娶她做妻子,生病的女子常常病死 。汤斌没收五通神的塑像,木雕的就烧掉,泥塑的就沉到水里,并下令各州县凡有类似的祠堂全部毁掉,卸下原来的材料修建学校 。教化得到普遍推行,百姓都心悦诚服 。
辅佐太子
汤斌刚正不阿,不趋权贵 。当时明珠为大学士,在朝中当权,前任江苏巡抚余国柱告诉汤斌,说朝廷免除江南赋税,都是大学士明珠尽力促成的,但汤斌认为是自己的坚持,对明珠毫不理睬 。考核官员时,外官纷纷向明珠送礼,却没有汤斌的属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