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代四大家:荆浩、关仝、董源、巨然

五代四大家:指中国画史上的荆浩、关仝、董源、巨然 。简称荆、关、董、巨 。他们的画风,从唐朝以来,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变化 。成为“唐风”至“宋格”的一大桥梁 。明王世贞说:“山水至二李一变也;荆、关、董、巨又一变也 。”(二李系指李思训父子) 。
五代四大家之特色:
荆浩之画雄伟、深厚、峻拔、坚凝;
关同之画雄伟、坚定、峭壁茂密;
董源之画下笔雄伟,有崭绝峥嵘之势;
巨然之画趋于庄重朴实而沉静 。
【中国五代四大家: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关仝
关仝(tong)(约907-960年间),长安人 。五代后梁画家 。一作关同、关穜 。生卒年不详 。画山水早年师法荆浩,刻意学习,几至废寝忘食 。他所画山水颇能表现出关陕一带山川的特点和雄伟气势 。北宋米芾说他“工关河之势,峰峦少秀气” 。关仝在山水画的立意造境上能超出荆浩的格局,而显露出自己独具的风貌,被称之为关家山水 。他的画风朴素,形象鲜明突出,简括动人,被誉为“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 。
《关山行旅图》 立轴 绢木 设色 横56.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关山行旅图》是关仝的代表作,画上峰峦叠嶂、气势雄伟,深谷云林处隐藏古寺,近处则有板桥茅屋,来往旅客商贾如云,再加鸡犬升鸣,好一幅融融生活图 。此画布景兼“高远”与“平远”二法,树木有枝无干,用笔简劲老辣,有粗细断续之分,笔到意到心到,情境交融 。此外,画家在落墨时渍染生动,墨韵跌宕起伏,足见关仝山水画道之精深 。
此图画山峰峭拔,秋林丛生,涧水曲下,气势壮伟 。然章法不够完整,疑为巨幅通景山水中之一幅 。
关仝早年师法荆浩,最后自成面目,与荆浩共同成为北方画派的奠基人,画史上将他们并称“荆关” 。此图画山峰峭拔,秋林丛生,涧水曲下,气势壮伟 。然章法不够完整,疑为巨幅通景山水中之一幅 。
西岩暮色图团扇 北京故宫博物院
董 源
董源 (?-约 962 年)中国五代南唐画家 。一作董元,字叔达,江西钟陵(今江西南昌)人,自称“江南人” 。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在南唐中主(934~960)时期 。事南唐主李璟时任北苑副使,故又称“董北苑”,南唐亡后入宋,被看作是南派山水画的开山大师 。画史上把董源、范宽、李成,称为北宋初年的三大家 。
满湘图 五代 董源 绢本设色 纵50 X横14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潇湘图》以横幅形式描绘草木 繁茂、云雾晦明的江南景色,为董源后期山水 画的代表作 。此图以平远取势构图,自创的“披 麻皴”和“雨点皴”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江南丘 陵的特点,在平淡之中“得山川之神气” 。
他的山水多画江南景色,对于他的画风,米芾道:“平淡天真,唐无此品 。”这种画风到元、明之后产生丁巨大的影响,他也被尊为中国山水画的鼻祖之一 。此图是典型的董式水墨 江南景色,山石轮廓不突出,而是以细密、有柔性的披麻鈹和润湿的苔点表现山石的凹凸,平沙浅渚,淡墨轻岚,给 人以温推柔润之感 。
龙宿郊民图 五代 董源 绢本设色 纵50 X横14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系绢本,青绿设色,无款,亦无宋、元人旧题 。画面山岗圆深,草木丰茂,杂树丹碧掩映,山麓人家张灯于树,连舟歌舞,似描写节日嬉娱情景 。此图以水墨浅绛为骨,山体上依山石结构创造性地施以密密的披麻皴,虽说不上峥嵘奇峻,却也不失自然恬淡,正所谓“不装巧趣,皆得天真” 。
荆 浩
荆浩(850-?)中国五代后梁最具影响的山水画家,博通经史,并长于文章 。字浩然,沁水(一说为山西,一说为河南济源) 。擅画山水,常携笔摹写山中古松 。所作云中山顶,能画出四面峰峦的雄伟气势 。自称兼得吴道子用笔及项容用墨之长,创造水晕墨章的表现技法 。亦工佛像,曾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双林院作有壁画 。是中国山水画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画家之一 。所著有《笔法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