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畏惧的玩命悍将王忠嗣身负家仇,打仗玩命

盛唐第一名将王忠嗣 , 初上战场 , 曾是一员莽撞冲动、无所畏惧的玩命悍将 。但当他一步步成为封疆大吏后 , 整个人发生了巨大变化 。他开始变得保守持重、追求平稳 。因为 , 地位和权力 , 看似给了他任性的资本 , 实际上给了他更大的压力和更重的责任……
—1—
身负家仇 , 打仗玩命
成名之前 , 王忠嗣身上的标签是“忠烈之后” 。他的父亲王海宾 , 在一场与吐蕃的战争中英勇牺牲 。当时王忠嗣只有九岁 , 伏地痛哭 , 唐玄宗看他可怜 , 就将他收为义子 , 带入宫中抚养 。
长大后的王忠嗣“雄毅寡言 , 有武略” , 喜爱谈论军事 。唐玄宗特别器重他 , 并预言:“后日尔必为良将” 。尽管如此 , 唐玄宗并不想让他过早担任重将 。因为怕他一心为父报仇 , 做出什么冲动莽撞之举 。
直到27岁 , 王忠嗣才争取到一次作战立功的机会 。那是733年 , 王忠嗣申请了几百精兵 , 准备向吐蕃发动突袭 。结果不巧碰到吐蕃大boss在阅兵 , 旌旗招展 , 人欢马嘶 。见这阵仗 , 手下都打算返回 , 王忠嗣不允 , 手提大刀 , 一马当先 , 径直冲向了阅兵方阵 , 斩杀数千人 , 缴获羊马数以万计 。
不久 , 河西节度使杜希望准备攻打吐蕃新罗城 , 想起王忠嗣这个不要命的小将 , 便向朝廷申请调配 。于是王忠嗣授命赶赴河西 , 成功攻占新罗城 。屡受挫败的吐蕃 , 集中全国兵力向河西压来 。唐军寡不敌众 , 恐惧蔓延 。关键时刻 , 又是王忠嗣单骑突进 , “左右驰突 , 独杀数百人” , 带领唐军从侧翼袭击 , 颠覆大局 , 转败为胜 。
接下来数年之中 , 王忠嗣又降契丹、灭突厥 , 威名跃居众将之首 。
—2—
四镇节度 , 日渐保守
伴随赫赫功名的 , 是王忠嗣职务的节节攀升 。
我们之前讲过 , 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 , 便膨胀得觊觎皇位 , 而王忠嗣在他之前就早已身兼四镇节度使——河西、陇右、朔方、河东 , 四地都乃北方边境的重镇 , 辖精兵27万多人 , “劲兵重地 , 控制万里” , 有唐以来 , 前所未有 。
如果说之前玩命打吐蕃 , 尚带有几分复仇情绪 。那么随着身份地位的变化 , 王忠嗣早已摆脱家仇恩怨和个人荣耀的影响 , 他开始考虑风险收益比 , 开始操心国计民生和士卒安危——
他曾多次上奏朝廷 , 主张安抚边疆 , 不可轻易发起战端 , 以免生灵涂炭;他在朔方到云中郡长达数千里的边界上 , 修筑城堡 , 开拓土地;为减少伤亡 , 每有战事 , 他不再像过去那样带头冲锋 , 杀个痛快 , 现在总要进行周密部署 , 提前派间谍收取情报;为了安抚人心 , 他把自己那副拉力为一百五十斤的弓箭放进弓袋里 , 表示不再使用;此外 , 他还要求士卒将姓名刻在弓箭上 , 战前发放 , 战后再统一收回……
于是 , 在他镇守边境期间 , 部下士气高昂 , 器械粮草充足 , 攻无不取 , 战无不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