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不如求己,楚国八百年的发展与积累

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率八百诸侯集合于盟津(今河南孟津),誓师讨伐暴虐的商纣王,事情进展很顺利,一路势如破竹,只在牧野(今河南淇县)地区碰到了纣王临时派来的数十万杂牌军,刚一接触,对方居然反水了,倒戈相向,共破朝歌!纣王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得自杀,商朝灭亡 。
武王又继续派兵四处消灭商朝残余势力,很快战事结束 。
放马南山,兵器入库,接下来就是论功行赏!
仪式持续了数天,共封了大大小小近百个诸侯,大到齐国,小到曾,六等国,从周王室成员到追随起兵的地方部落首领,大家个个喜笑颜开 。
但,有一个人内心却无比失望,这个人便是荆山地区的楚人首领鬻熊 。
大殿内推杯换盏,觥筹交错,欢声笑语,那是周天子与被分封的诸侯们在宴会,鬻熊却没资格参与!
令他愤懑的是,当初楚人也出兵数千参加了灭商行动,周天子允诺给予楚人名分与地位,而今却失言不兑现承诺!
在洛邑呆了数天,其他诸侯全部散去就国,宴会早已结束了,周天子最终也没有召见鬻熊!也许是遗忘了,也许是压根就瞧不上楚人 。
无奈之下,鬻熊只好返回湖北——楚人南迁后的家园,未受封的消息也令全体楚人伤心难过!
一晃五十余年过去了,楚人三代首领尽管都忠心于周王室,希望博得周天子的赏识,但一切的努力还是没有得到对等的回报,周成王虽然封楚为子爵(楚国正式建国,延续近八百年),但每次的诸侯大会,楚人只能做一些低贱的工作,连进入大殿参与宴会的资格都没有,这于楚人来讲,是绝对的耻辱 。
耻辱之后便是怨恨 。
楚人渐渐地不再向周天子进贡,而这一怠慢行为,却一下子惹怒了周天子 。周昭王亲率大军南征楚国,却不想被区区两万余楚国军队,以游击战方式,将其挡于汉水附近长达七年,第三次双方交锋时,周昭王所率六师全军覆没,昭王本人落水而死 。
(周昭王)
此战不但让周天子威风扫地,证明了王室衰微,令天下诸侯轻视周王室,而且激发了楚人的雄心壮志,从此,他们不断地吸纳各方文化,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发展经济实力,壮大军事力量,寻找一切机会扩张领土 。
百年后,熊通自立为王,是为楚武王 。这可是对周天子权威的巨大挑战,因为自西周建国以来,只有周天子才可称“王”,任何诸侯皆无此资格,楚人突然蹦出来闹事,周天子却无能为力,可以证明双方力量已出现了反转 。
从此,楚国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
西周灭亡后,东周建立,周天子日益沦为有名无实的象征,天下诸侯逐鹿霸业,你方唱罢我登场 。
楚国当然不甘示弱,当此之时,楚成王兵锋所指,不停向北方中原地带推进,先后灭亡了部分小国,领土已经与中原郑国接壤 。
可惜,楚成王命运不济,他在位长达四十四年,前三十多年碰到了齐桓公,后十年遇到了晋文公,每次他都努力尝试去争夺中原霸业,却总以失败告终 。
楚国仍需等待时机 。
楚成王死后,楚国继续蛰伏起来,向东西南三面推进,与北方中原诸侯相安无事 。
(楚庄王)
公元前614年,年轻的楚庄王即位 。这位雄才大略的国王,内平叛乱,外服诸国,“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多次击败昔日霸主晋国,反复捶打骑墙的陈、蔡、郑等国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亲自率军伐陆浑(今河南嵩县北)之戎,一直打到洛水边,“观兵于周疆”,在周都洛阳陈兵示威 。周王派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意欲移鼎于楚 。王孙满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 。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 。鼎的轻重不当询问 。”楚庄王傲然地对王孙满说:“你不要阻止铸鼎之事,我们楚国只要把折断的钩(一种铜兵器)尖收集起来,就足够铸造九鼎了 。”楚庄王问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 。后来楚庄王见条件还不成熟,便率军撤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