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手下第一重臣,楚国项氏族长,如何被一场酒忽悠成了刘邦间谍

作为一个历史研究者,我并不相信天意,但有时候历史的主角们仿佛真如那打不死的蟑螂小强,无论面临多大的危机,往往都能有贵人相助,从而化险为夷,绝地逢生,一如电影情节般狗血 。
比如汉高祖刘邦,他一生中最大的贵人、屡次帮他脱离了巨大危机的贵人,不是旁人,居然是他最大敌人项羽的血肉眷亲、叔父项伯 。
真没想到,项羽的叔父竟然会在鸿门宴的关键时刻胳膊肘往外拐,难道真的是天不欲死刘邦?
项伯,名缠 。他是楚国名将项燕最小的儿子,也是项梁最小的弟弟,与项梁一样,早年曾游侠四方,后因杀了某位秦国高官而被秦政府通缉,于是逃到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好友张良的家中躲避 。项伯与张良,可以说真正的生死之交,那都是从血海里淌过的情谊 。
为楚殉国的名将项燕
一别多年,项伯已是楚国的左尹(副丞相),并继任项梁的项氏大族长,成为项羽最亲近、最信任的人,地位还在范增之上;张良也已是韩国司徒(相当于丞相),刘邦手下头号谋士 。
所以当刘邦手下曹无伤高密,说:“沛公欲王关中,令嬴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而欲第二天攻打刘邦之时;项伯生怕张良收到牵连,赶紧连夜驱马来到刘邦军中,要张良快点走,跟他一起私奔,离开关中这个是非之地 。
“贤弟速走,毋从沛公俱死也!”
项伯讲义气,张良又何尝是个寡情之人,他哪能一遇危险就弃刘邦而去 。
“臣为韩王送沛公;今闻急而不顾,不义也,不可不告知 。请公少坐 。”
于是张良入内将这个重大军事机密告诉了刘邦,刘邦大惊失色 。
“事急亦,今为之奈何?”
张良沉着脸道:“谁给你出的这个馊主意?”恼急之下,张良竟连古文都忘了说 。
刘邦一脸尴尬:“解生说我曰‘距关,勿纳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
张良道:“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刘邦与项羽此时应尚未称王,但在张良口中他们竟都成了王,这句话说的颇有意味 。
刘邦默然良久,方道:“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刘邦很喜欢说“为之奈何”,这在人君而言是个虚心受教的好品格,可惜项羽从来不说 。
张良道:“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之不敢叛也 。”
刘邦道:“君安与项伯有故?”
张良道:“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
刘邦道:“君与项伯谁年长些?”
【项羽手下第一重臣,楚国项氏族长,如何被一场酒忽悠成了刘邦间谍】张良道:“项伯年长于臣 。”
刘邦道:“君快与我呼入项伯,我愿以兄礼相事 。如能代为转圜,决不负德!”
乱了辈分了,乱了辈分了,刘邦本与项羽兄弟相称,现在又要与项伯兄弟相称,如此项羽岂不是和项伯也成了兄弟?不过刘邦这会儿顾不了那么多了,只要能活命,让他认项伯做爷爷都成,就只怕项伯不敢答应 。
张良于是一转身做了媒人,热情的介绍项伯与刘邦认识 。刘邦满脸陪笑,盛情延项伯入坐上席,亲自为项伯斟酒请寿,还提出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项伯的公子,约为儿女亲家 。
项伯本是来劝张良与自己私奔的,没想到却被刘邦拉下水了,然而好兄弟张良的面子又不能不顾,于是尴尬的项伯只得尴尬的接过酒,尴尬的笑,尴尬的喝 。
好在刘邦这个人别的本事没有,拉关系交朋友的功夫却是一流,几杯黄汤一灌,几个笑话一说,两人的关系立刻热络起来,兄长贤弟亲家公呀叫个不停,看的旁边的张良都有些嫉妒了 。
酒这玩意儿真是个好东西,不管多不熟的人,只要酒精一刺激,神仙都得来劲,啥事儿都好商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