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真实的摸金校尉,鬼吹灯是科学现象

网剧《鬼吹灯》系列去年上线,掀起一阵播放热潮,今天,笔者来讲讲历史上真实的摸金校尉 。
别急,在说摸金校尉前,先来说真实的“鬼吹灯” 。
“鬼吹灯”现象是科学并不玄妙神秘
据小说《鬼吹灯》的叙述,古人在是盗墓时,需要在墓室东南角点一盏灯 。如果鬼不让你盗墓,就会把灯吹灭--这是一种玄之又玄的活人和死人之间的协议 。
不过,现在只要学过中学化学的人都知道“鬼吹灯”的真实原理是这样的:
昏暗的墓室里缺少氧气,盗墓者点一盏灯的目的一是照明,二是只点一盏灯减少对墓室内氧气的消耗,第三就是所谓玄妙的“鬼吹灯了”:墓室内氧气本就不多,如何等突然熄灭,则说明氧气不够,盗墓行为必须暂停 。
这就同如今的人们进入长期未开启的地窖之前,要先点燃蜡烛,用土办法探测下雨地窖内的含氧量是一个原理 。
奈何古人不懂这些化学常识,于是将这种自然现象归结于神鬼之时,就认为是墓中的鬼祟在作怪 。
说完了“鬼吹灯”,再说说为什么盗墓者要把这盏性命由关的灯放置在墓室的墓室东南角呢?除了归结为封建迷信的老说辞,这里面就没有什么别的科学道理了么?
电影《鬼吹灯之寻龙诀》剧照
其实,这又与古人的葬俗与人体力学有关了 。
中国古代墓葬,除了少部分凤毛麟角的高等级大墓外,多半选择坐北朝南的型制,即作为墓室薄弱点的墓门一般朝向南方 。盗墓者处于盗掘方便的考虑,往往也会选择墓门这处薄弱点开展盗掘活动 。
盗墓者在掘开墓门之后,往往会随手将照明工具放在一边,开始盗墓 。而正常情况下,由于人体力学原理,人类往往因为“右力”(即右手、右臂等右半侧身体更灵活,力气也更大)的原因,会将重要的物品放在右手中--墓门大开后,在暗无天日的墓室内,盗墓者最首要的工具自然是照明设备,因此盗墓者用右手持有珍贵的光源(灯、蜡烛、火炬等)的肯能性也是最高 。
“墓门朝南”、“右手持灯”、“随手一放”将这些细节重合在一起,便导致盗墓者把灯放置于墓室东南的几率最大 。
再结合“鬼吹灯”的化学现象,以及盗墓这种特殊活动的诡异气氛,和古人对自然想象的一知半解,当然还有古代盗墓活动是标准的“口口相传”式的经验学,于是才有了摸金校尉盗墓时在“墓室东南角点一盏灯”的民间说法--后来的盗墓者只是遵从了盗墓前辈们总结出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教条化、神圣化,却并没有思考这些经验学的发端 。
好了,言归正题,下面正式来聊聊摸金校尉这个民间传说中非常有钱途的职业 。
中国历史上的盗墓非常流行,盗墓者可以是任何阶层的任何人,除了部分故意要惊扰死者的政治复仇,主流盗墓活动的目的都非常明确直接,就是图财 。墓里有宝贝,总会有惦记宝贝的人 。不过,虽然盗墓者众,也不是什么人都配叫摸金校尉 。
盗墓源于厚葬,有“宝”即会招掘
盗墓是厚葬的孪生兄弟 。另一个提倡厚葬的古文明埃及,盗墓活动同样很猖獗 。中国人视死如生,活着的时候崇尚享受,死了也不能亏待自己,还要“食太仓”(汉代墓室常见铭文:死了还要享用国家粮仓) 。
厚葬之风,几乎与中国历史相始终,商代即兴厚葬,此后历代,时起时伏,而盗墓之风则与之形影不离 。一方面,墓主人死后要享受,儿孙要尽孝,自然会把大量金银珠宝埋入墓中;另一方面,盗匪、平民、军阀,甚至政府等,又急需钱财救急 。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盗墓记载,见于周代末年 。当时有人挖掘古墓,得到了一颗玉印,上面刻有八十个字,最后到了李斯手里,引起了这位学者型官员考辨古文字的雅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