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族内争霸,为何西方的普鲁士走向兴盛中国的后燕却走向衰亡

中西方历史上曾经有两个国家——后燕和普鲁士,在面对同民族的敌人时,一个因此走向兴盛而另一个却由此走向衰亡,本文尝试着从它们的历史中一窥二者不同的原因,提供一种不同的解读方式 。
一、后燕的历史
公元384年,淝水之战后,原前燕吴王慕容垂集合起鲜卑旧部重建燕国,自称大将军、大都督、燕王,年号燕元,史称后燕 。同年,前燕皇帝慕容暐弟慕容泓听闻慕容垂于河北起兵反秦,亦逃离前秦,集合数千牧马鲜卑族人,屯兵华阴,自称大将军﹑雍州牧﹑济北王,以兴复燕国为号召,年号燕兴,史称西燕 。两燕均击败了前秦派来讨伐的军队,后燕拿下邺城,西燕拿下长安 。
图1 后燕 西燕 南燕 北燕
后燕此后南征北战,先后击败了南方的东晋和消灭了北方的丁零翟氏,西燕则因部众思乡希望东归几易其主,最终推举慕容永为王 。后因前秦挡道东归而在襄陵击败秦军,定都长子,部众也在太行山以西安定下来 。
公元393年,后燕王慕容垂因西燕也是鲜卑慕容氏立国,与后燕争夺正统地位(后燕王慕容垂与西燕王慕容永同是前燕的宗室,慕容垂是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五子,慕容永是慕容皝叔叔慕容运之孙,故慕容永是前燕的疏族,遂产生法统之争),同时也在客观上对民心向背存在一定影响,故打算进攻西燕,但部下将领多有顾虑,认为后燕军队进过多年南征北战已疲态尽显,有待休整 。
图2 慕容垂全盛时期群雄对峙形势图
而慕容垂则决定乘胜之威一举拿下西燕,先派丹阳王慕容瓒攻打晋阳,西燕守将慕容友遂率军镇守潞川 。次年二月,后燕增兵分三路大举进攻,西燕王慕容永发兵五万抵抗并将粮草聚于台壁 。慕容垂率军驻扎邺城西南一个多月未有行动,慕容永于是怀疑后燕军队将从秘密道路进攻,便调集各路军队前往轵关扼守太行山口,台壁仅留下一支戍守部队 。五月慕容永突然率主力进攻台壁,击溃西燕守军,慕容永急忙召回守卫轵关的部队,自率五万军队与后燕军队在台壁以南交战,中伏大败,后燕军队乘胜攻克晋阳并于六月包围长子 。
八月,慕容永向北魏、东晋求助的救兵还未赶到,部下便开门投敌,慕容永及其公卿部将三十余人被后燕处决,西燕灭亡 。灭亡西燕后慕容垂又希望消灭北魏,而后燕的虚实也被北魏看出,灭亡了西燕的后燕士气正猛且傲,北魏长史张衮献计诱敌深入,最终北魏在参合陂大败后燕,后燕也由盛转衰,其国土也被北魏拦腰斩断,分裂为南燕和北燕,南燕被东晋消灭,北燕被北魏消灭,鲜卑慕容氏政权在中国北方的统治宣告结束 。
图3 普鲁士疆域
二、普鲁士的历史
公元1701年,勃兰登堡-普鲁士公爵腓特烈三世在哥尼斯堡加冕成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腓特烈二世的改革使普鲁士国力大增 。公元1862年,俾斯麦被任命为普鲁士首相后,立即策划了统一运动,力图统一除奥地利以外的德意志邦国 。
公元1866年,普鲁士与同宗同源同以德意志人为主体的奥地利帝国爆发战争,普军先在朗根萨尔察附近击败奥地利盟邦汉诺威军队,迫使汉诺威投降,而后又在易北河上游击败奥军先头部队,逼迫奥军在萨多瓦决战,最终普军大胜,奥军伤亡、被俘4.5万人,但15万奥军主力安全撤退,正当普军决定乘胜拿下维也纳时,俾斯麦却向国王建议和谈,并指出普鲁士周围还有三个虎视眈眈的强国,最终国王采纳了俾斯麦的建议,与奥地利展开和谈,而普鲁士也在接下来的普法战争中,争取到了奥地利的中立,最终击败法国,于公元1871年统一德意志,建立德意志帝国,成为当时欧洲大陆的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