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农抑商简介改政策产生的原因和什么有关

在两千余年封建历史中,自战国时形成“奖耕战”、“抑商贾”,秦汉后“重农抑商”、“崇本抑末”,到宋元“专卖”法乃至明清“海禁”,均是重农抑商之表现 。““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具体表现必然为经济形态所决定,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重农抑商”、“农本商末”政策深深制约和影响中国历史 。
政策简介
在我国漫漫两千年封建历史长河中,“重农抑商”政策总是与历史相随相伴的 。它产生于封建制度产生巩固的春秋战国,发展于封建制度兴盛的秦汉,之后便作为一项长期而传统的国策被后面的朝代继承发扬 。
历代封建王朝都十分强调农业的重要性,强调“以农为本” 。
商鞅变法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规定:土地可以买卖;家里有两个成年男子不分家的,加倍征收他们的赋税;粟帛生产得多的,受到免除徭役的优待 。
中国封建社会采取这种政策,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基础决定的 。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的主要部门是农业 。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提供给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 。为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农业当作根本性的大事来抓,采取一系列督促、鼓励、组织农业生产的措施,在国家经济政策上向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方向倾斜,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 。
产生原因
重农抑商政策与封建制度相始终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一个国家或政权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发展农业当作“立国之本”,而把工商业当成“末业”来加以抑制 。
其实,造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重农抑商”的根本原因还是中国“封闭式大陆”的独特地理环境 。“中华民族的主体从远古开始便生活在黄河、长江流域 。大约在6000年前左右已逐渐摆脱狩猎和采集经济,进入以种植经济为主的原始农业经济 。先民劳动、生息、繁衍的这块大陆,东临大海,西北是戈壁,西南则是极其险峻的青藏高原 。在迈入文明门槛的前夕,在交通极不方便的条件下,这里是一片与世隔绝的天地 。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人对于外部世界还知之甚少 。在这样的环境中主要从事原始农业经济,这是认识中国由氏族社会发展成国家的基点 。”(摘自王立民主编《中国法制史》)显然,这与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地中海地区”的地理环境迥异 。
【重农抑商简介改政策产生的原因和什么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