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禹偁在史籍上的记载是什么样的相关个人作品选录鉴赏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 。北宋诗人、散文家 。
史籍记载
《宋史·王禹偁传》:
王禹偁,字元之,济州钜野人 。世为农家,九岁能文,毕士安见而器之 。太平兴国八年擢进士,授成武主簿 。徙知长洲县,就改大事评事 。同年生罗处约时宰吴县,日相与赋咏,人多传诵 。端拱初,太宗闻其名,召试,擢右拾遗、直史馆,赐绯 。故事,赐绯者给涂金银带,上特命以文犀带宠之 。即日献《端拱箴》以寓规讽 。
时北庭未宁,访群臣以边事 。禹偁献《御戎十策》,大略假汉事以明之:“汉十二君,言贤明者,文、景也;言昏乱者,哀、平也 。然而文、景之世,军臣单于最为强盛,肆行侵掠,候骑至雍,火照甘泉 。哀、平之时,呼韩邪单于每岁来朝,委质称臣,边烽罢警 。何邪?盖汉文当军臣强盛之时,而外任人、内修政,使不能为深患者,由乎德也 。哀、平当呼韩衰弱之际,虽外无良将,内无贤臣,而致其来朝者,系于时也 。今国家之广大,不下汉朝,陛下之圣明,岂让文帝 。契丹之强盛,不及军臣单于,至如挠边侵塞,岂有候骑至雍,而火照甘泉之患乎?亦在乎外任人、内修德尔 。臣愚以为:外则合兵势而重将权,罢小臣诇逻边事,行间谍离其党,遣赵保忠、折御卿率所部以掎角 。下诏感励边人,使知取燕蓟旧疆,非贪其土地;内则省官以宽经费,抑文士以激武夫,信用大臣以资其谋,不贵虚名以戒无益,禁游惰以厚民力 。”帝深嘉之 。又与夏侯嘉正、罗处约、杜镐表请同校《三史书》,多所厘正 。
二年,亲试贡士,召禹偁,赋诗立就 。上悦曰:“此不逾月遍天下矣 。”即拜左司谏、知制诰 。是冬,京城旱,禹偁疏云:“一谷不收谓之馑,五谷不收谓之饥 。馑则大夫以下,皆损其禄;饥则尽无禄,廪食而已 。今旱云未沾,宿麦未茁,既无积蓄,民饥可忧 。望下诏直云:‘君臣之间,政教有阙,自乘舆服御,下至百官奉料,非宿卫军士、边庭将帅,悉第减之,上答天谴,下厌人心,俟雨足复故 。’臣朝行中家最贫,奉最薄,亦愿首减奉,以赎耗蠹之咎 。外则停岁市之物;内则罢工巧之伎 。近城掘土,侵冢墓者瘗之;外州配隶之众,非赃盗者释之 。然后以古者猛虎渡河、飞蝗越境之事,戒敕州县官吏 。其余军民刑政之弊,非臣所知者,望委宰臣裁议颁行,但感人心,必召和气 。”
未几,判大理寺,庐州妖尼道安诬讼徐铉,道安当反坐,有诏勿治 。禹偁抗疏雪铉,请论道安罪,坐贬商州团练副使,岁余移解州 。四年,召拜左正言,上以其性刚直不容物,命宰相戒之 。直弘文馆,求补郡以便奉养,得知单州,赐钱三十万 。至郡十五日,召为礼部员外郎,再知制诰 。屡献讨李继迁便宜,以为继迁不必劳力而诛,自可用计而取 。谓宜明数继迁罪恶,晓谕蕃汉,垂立赏赐,高与官资,则继迁身首,不枭即擒矣 。其后潘罗支射死继迁,夏人款附,卒如禹偁言 。
至道元年,召入翰林为学士,知审官院兼通进、银台、封驳司 。诏命有不便者,多所论奏 。孝章皇后崩,迁梓宫于故燕国长公主第,群臣不成服 。禹偁与客言,后尝母信仪天下,当遵用旧礼 。坐谤讪,罢为工部郎中、知滁州 。初,禹偁尝草《李继迁制》,送马五十匹为润笔,禹偁却之 。及出滁,闽人郑褒徒步来谒,禹偁爱其儒雅,为买一马 。或言买马亏价者,太宗曰:“彼能却继迁五十马,顾肯亏一马价哉?”移知扬州 。真宗即位,迁秩刑部,会诏求直言,禹偁上疏言五事:
一曰谨边防,通盟好,使辇运之民有所休息 。方今北有契丹,西有继迁 。契丹虽不侵边,戍兵岂能减削?继迁既未归命,馈饷固难寝停 。关辅之民,倒悬尤甚 。臣愚以为宜敕封疆之吏,致书辽臣,俾达其主,请寻旧好 。下诏赦继迁罪,复与夏台 。彼必感恩内附,且使天下知陛下屈己而为民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