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审言为什么会害死自己的儿子?还把武则天都惊动了

杜甫的爷爷有多狂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趣历史小编告诉你 。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反过来(命运决定性格)又何尝不是如此?
比如“诗圣”杜甫,就是命运决定性格的典型,虽然身怀盖世才学,但因屡屡官场失意,生活始终穷困潦倒,作品生前也默默无闻,所以为人也很低调 。
命不好,还是夹着尾巴做人吧 。
命不好,想高调也高调不起来,因为你没有高调的资本 。
而他的爷爷杜审言,则刚好相反,恃才傲物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
01
据《新唐书·杜审言传》、《唐才子传》,杜审言祖籍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后来他父亲杜依艺做了河南巩县的县长,他们一家便搬到巩县去了,所以杜审言就成了巩县人 。
要说有才,这个人确实有点才,与李峤、崔融、苏味道被称为“文章四友”,所以他狂得不得了,而且根本没把苏味道放在眼里,对人说,苏味道必死!
说这话的时候,杜审言不过是小小的隰城县尉,而苏味道已是朝廷大员 。
他为什么说苏味道必死呢?莫非他会看相,而且还是个高手?当然不是 。
那是苏味道任吏部侍郎时,杜审言参加官员的预选试判,他很是为自己的“杰出表现”而自得,刚出来就忍不住对别人说了那话:完了完了完了,苏味道活不成了 。
听到的人大吃一惊,以为苏味道得了绝症,被杜审言看出来了,忙问其故,杜审言说,他见了我的判词,肯定得羞死 。
原来老苏没得绝症啊,听到的人如释重负,但他们看杜审言的目光,已经有了异样 。
毫无疑问,他的极端自负,引起了人家的厌恶,但他仍不知趣,誓将自负进行到底,接着又眼睛看着天上说,“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 。
——不是自吹,我写文章,屈原、宋玉都只配给我研磨,我玩书法,王羲之也得跪下拜我为师 。
感谢杜老师,他为我们贡献了一个成语——衙官屈宋 。
不知这话是否传到了苏味道耳朵里,不知苏味道听了,心理阴影面积会有多大 。
巧的是,苏味道也是历史上另一个大名人的祖先——北宋大文豪苏轼苏东坡的九世祖 。
苏味道自小聪颖,九岁就能作诗,以文才出名,20岁举进士,武则天当政时期还当过宰相(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
早在做咸阳尉的时候,苏味道的文学才华,就深受吏部侍郎裴行俭赏识,征讨突厥时引荐他为管记,“行书令及表启之事”,裴居道(武则天长子李弘爱妃之父)重任左金吾卫将军时,寻找才子作谢表,找到苏味道,苏味道“挥笔而成,辞理精密,一时盛传于世” 。
人家好歹与你姓杜的齐名,而且并不是自吹的,在你面前却只配羞死,姓杜的,吹牛真的不上税吗?
02
吹牛虽然不上税,但得付出代价,口无遮拦虽然不犯法,但会犯众怒 。
公元698年,咱们的杜老师,就因口无遮拦、整天瞎逼逼得罪了人,被贬为吉州司户参军 。
可是他杜老师,好歹也算是一条龙啊,怎么能屈居这个“蛇鼠之窝”呢?这不是叫人家更加目中无人,更加大言不惭吗?
没几天,他就“自恃才高”,“又与群僚不叶”,把同僚都得罪光了 。
司户郭若讷的心,是被他扎得最惨的,他实在气不过,就到司马周季重那里,告了他一状 。
周季重平时也受够了杜审言的讽言讽语,也早就想收拾他,便给他弄了一个大罪,将他逮捕下狱,而且判了死刑,很快就要处决 。
杜审言万万没想到,就因为没管住自己的臭嘴这点“小事”,而给自己招来了血光之灾 。
他更没想到,自己作的孽,儿子用生命替他买了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