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梁山头目宋江为什么一定要谋求朝廷招安?

宋江这人能做梁山泊首领,并不仅仅是他救了晁盖,并因为晁盖的关系当上了二把手,晁盖一死他就继任为第一头领 。他所以能让兄弟们服他,有一个很大的原因能说会道,善于协调和周边人的关系,这在郓城县如此,到了梁山泊更是如此 。即便是一时兄弟们意见稍有差异,他也会在拿出自己的限制措施以后让兄弟们行事 。比如那个李逵,很多次一定要违拗宋江,宋江总是要给李逵一些限制,无非是不准吃酒、收起板斧、跟谁行动就要听谁指挥之类 。这样既能遂了兄弟们心愿,自己又有台阶可下,保住了自己的权威和面子 。不过,有一件事情例外,那就是招安 。这件事情宋江根本就不容兄弟们有异议,即便是很多人明确表示反对,宋江仍然是一意孤行,丝毫不考虑兄弟们的心理感受,甚至要借机杀掉救过他的李逵 。
应该说,农民起义造反最好的出路只有两条,一条是自己当皇帝,方腊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不过,宋徽宗治理下的大宋王朝虽然已经是奸佞当道,民怨沸腾,但这个政权的力量还远远大于起义的农民军,要想自己当皇帝夺取政权或者和现在的朝廷分庭抗礼还不是合适的时机 。比如说这个方腊,虽然是当了几天皇帝过了一把瘾,最终却是身首分离,一班部下也都跟着殉葬 。他们还好说,毕竟壮怀激烈了一把,可是跟随他们的那些“喽啰”们可是惨了,死了的是“逆贼”,活着的是匪,家人也都算成了匪类 。还有一条出路也就是招安了 。问题是,宋江这个招安既露骨又急切,并不是在梁山众兄弟思想统一,外部环境有利的情况下进行的 。他见了人人都说可杀的高俅,表现出的那副奴才相实在是令人作呕!为了实现招安,他不惜走妓女的门子,也是为那个社会的正人君子所不齿 。那么,宋江为什么这么急切地想要招安呢?
网络配图
宋江的一贯思想使然
宋江要朝廷招安,是骨子里的东西,既不是为了大众生灵免受干戈罢兵息战,也不是经过深思熟虑找出来的必经之路,而是本性使然 。他杀了阎婆惜,流落到孔家庄,遇见了准备上二龙山落草的武松 。这时候,他还是一名逃犯,自己惦记着朝廷能够大赦也就罢了,还不忘惦记着武松日后招安之事,而这时候,武松能不能上得二龙山尚且不知 。宋江说:“……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杨志投降了 。”在他看来,只有招安,才能成为英雄,“日后但是去边上,一刀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一个好名声 。”为了能够说服武松,它掩盖了不屑与“草寇”为伍的真实思想,说:“我自百无一能,虽有忠心,不能得进步 。兄弟,你如此英雄,决定做得大事业 。”临分手还不忘了再絮叨一番:“兄弟,休忘了我的语言 。”
在前面为阎婆惜介绍时,说宋江“是个好汉,只爱学使枪棒”,后来被逼无奈上了梁山,也能够骑马上阵,为什么就不能上二龙山?说到底,宋江的意识当中,他这个罪犯也比草寇强 。他更不管武松内心是怎么想的,只管把自己的思想强行灌输给武松 。武松两次都没有接这个茬儿,后来鲁智深、杨志更是反对招安派 。对于招安,宋江也消停过一阵子,那就是刚上梁山那会儿 。
这原因有二,一是宋江刚从刑场上逃生,惊魂未定,他时刻幻想着的那个朝廷不但没有饶恕他,还在连他的老爹也困在了庄园里,这让他一时失望透顶;二是梁山上的头领是人家晁盖,总不能连脚跟还没有站稳就推销自己的主张吧!等到他代替晁盖出了征,觉得有了资本,他那个招安思想又冒出了头 。捉到呼延灼,他说“等朝廷见用,受了招安”,见到宿太尉,他马上表明态度,他不是要造反,而是“权借梁山水泊避难,专等朝廷招安” 。就是在卢俊义捉了史文恭,他要按照晁盖遗嘱把山寨第一把交椅让出来,也不忘了告诉卢俊义,将来要“归顺朝廷” 。等到他找了一个道士玄通,破译了一个谁人也不识的蝌蚪文字,证明他们这些人都是上应天命,他那个招安之说也就提到了议事日程 。在重阳节这天,宋江写了一首《满江红》的词,仍然是“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哪知道武松等人心里非常反感这件事情,平常不说是抹不开兄弟面子,在这重阳佳节,你宋江不让兄弟们开心的过一个快乐节日,兄弟们可就闹心了 。于是,武松叫了起来:“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兄弟们的心!”黑旋风李逵更是把椅子踢碎 。鲁智深虽然没有直接发作,但在宋江教训武松时,鲁智深明确表示:“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尽管后来众位兄弟都没有了话说,但重阳节那天,“当日饮酒,终不畅怀 。”大家闹了个不欢而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