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中国古代只会用火药做爆竹、用指南针看风水?荒诞之极

中国古代科技史上有一个著名的观点,即将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视为我国古代对世界影响力最为巨大的发明与发现,也就是我们常常提到的四大发明 。
四大发明近些年来频繁被提及,这不仅与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的提法有关,也与相关的奇闻异事紧密联系,更与数百年来一个极大的误解相关 。
造纸术、印刷术的作用与影响毋庸置疑,有关于火药和指南针的作用与影响却争议颇多,最为流传的一种说法,不外乎是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却用其制作烟花爆竹,衬托喜庆,粉饰太平;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却用其堪舆风水、寻墓定穴;最终导致西方国家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将船开到了家门口,用中国发明的火药、创造武器,炸碎了“天朝上国”的大门 。
图1 伏尔泰(1694年—1778年),法国
寻根问源,这种说法主要来源为西方的学者伏尔泰和东方的学者鲁迅 。
伏尔泰说:“他们(指中国人)致力于化学,发明了火药;不过他们只拿火药来制造烟火,用于节日 。在这方面,他们胜过其他民族……中国人没有致力于发明这些毁灭性的工具(指火炮) 。”
伏尔泰这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不过,众所周知,古代的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并不是因为什么致力于化学,完全是炼丹、炼不死药的附属品,所以从前面一句话就能得出伏尔泰并不了解中国古代文明这一事实 。事实也是如此,伏尔泰并不是汉学家,他所知的关于中国古代文明的内容都是通过朋友的叙述得来的,当然也包括一些描述中国的书籍,可那个时候的书,关于中国的内容,真实度有多少呢?
伏尔泰还说“他们有指南针,但并未真正用于指引船舶航行 。……罗盘,就像发射(弹丸)用的火药一样,对他们来说,只是纯粹的玩物 。他们也不因此感到可惜 。”
图2 罗盘
伏尔泰是西方的学者,如果说他的观念不足以说服包括国人在内的读者信服这一观点的话,那么鲁迅呢?
鲁迅说:“火药除了做鞭爆,罗盘除了看风水,还有什么用处呢?”“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
由此可见,鲁迅的观点与伏尔泰的观点不磨而合 。当然,伏尔泰说这话的意味不好揣摩,鲁迅的意味却显而易见,更多的是“恨铁不成钢”的遗憾,更多的目的在于激励国人,实际上,鲁迅此言一出,确实让许多人为之一震,促使更多的热血青年投身于伟大的事业当中 。
图3 拐子铳带有曲柄的连发火绳枪,明朝称为“万胜佛朗机”
但是,这也使得“中国古代只会用火药做爆竹、用指南针看风水”的观点深入人心!这显然是不对的,严重与中国古代的事实相违背,实际上火药、指南针在明代的应用案例很多 。
史料记载,洪武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380年明军的装备、配备为:“凡军一百户,铣十,刀牌二十,弓箭三十,枪四十”;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规定人员编制为:“每一百户,铣手一十名,刀牌手二十名,弓箭手三十名,枪手四十名” 。
这个“铣”就是利用火药制作的武器了,“它是火药燃烧、炸药爆炸产生的燃气能量,发射金属弹丸杀伤敌人”,就是我们常说的枪炮的前身,“一百户”指的是一百个人,总体意思可以理解为每一百个人的军队里,配备十把铣、刀牌二十、弓箭三十,枪(不是我们现代意义的枪,是一种长条形的冷兵器)四十 。也就是说,火药在明代的军队中应用已成常态,陆上作战的部队中十分之一的士兵都是手握“重兵器”的 。
而明洪武二十年(1393年)的记载中对水师舰船上配备的火器有着这样的描述:“每艘海运船上配备有手铣16支,碗口铣4门,火枪20条,火攻箭20支,火叉20把,火蒺藜炮10个,铣马1000个,神机箭20支 。”可见水师里,以火药为必需品的热兵器也不在少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