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日进有着怎样的学术思想?他主张什么学说( 四 )


最后值得指出的是 , 在有关宇宙诞生和消亡的天文学常识早已家喻户晓的时代背景下 , 接受德日进所创设的欧米伽点这种非人格化的上帝观念 , 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似乎远比接受道成肉身的人格化的上帝观念要容易得多 。
经济层面
德日进的进化论神学强调人性向前运动的意义与价值 , 肯定现实追求、世俗化的追求甚至利益驱动的相对合理性及其对于实现人生之幸福与完满的不可或缺性 , 对于传统的不合时宜的禁欲主义倾向无疑是一种颇为有力的理性反拨 。同时 , 德日进所着力阐述的“心智圈”概念——包括人类智力水平的提高 ,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的积累 , 思想观念的更新 , 社会制度的演进 , 文化艺术的创造 , 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等——对于论证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福利增进的历史必然性与合理性 , 应该也称得上是一种颇有新意的智力支撑 。对于进入市场经济时代的中国来说 , 无论是“心智圈”概念还是“人性向前运动”说 , 无疑都将是受欢迎的精神舶来品——剔除其中的宗教因素或许会更受欢迎 。
政治层面
德日进的进化论神学对于“精神化无国籍的人”即“世界公民”的构想从根本上说是符合天主教根深蒂固的普世性追求的 , 而“世界公民”的构想对于民族国家的主权及其国民的文化身份认同自然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包括天主教在内的基督宗教传入中国后 , “多一个基督徒 , 少一个中国人”的防范心理预设一直在折磨和考验一个大一统民族国家的文化情感堤坝和内聚力磁场 , 对精神控制方面的外部威胁或压力的想象或现实感受近似于“破山中贼易 , 破心中贼难” , 从反面确认了封建大一统在文化上的内部控制甚或专制的合理性 。
21世纪的今天 , 救亡图存已成遥远的记忆 , 以发达国家潜在的后殖民主义企图为本质特征的全球化进程造成的地球村态势使得中国不得不融入世界 。不再是语言禁忌的“世界公民” , 正在逐渐成为暴富阶层的口头禅、文化基督徒的理想 , 甚或房地产开发商诱人上钩的广告语 。这种耐人寻味的后现代景观与生态灾难、核威胁、国际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激发起的“只有一个地球”意识“交相辉映” , 彰显出民族国家在全球化时代的局限性与无奈 , 也反衬出“世界公民”意识的复苏及其正当性 。可以预期的是 , “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中国古训与有着西方普世性宗教背景的“世界公民”说相互发明之日 , 应该也是人类社会向大同世界迈进之时 。
文化层面
德日进的进化论神学思想最有价值之处 , 可能就是其“神性向上运动”说 。仅有“人性向前运动” , 可能会有殷实富足的生活 , 但充其量只是经济动物而已 。人之所以为人 , 正在于人在饮食男女之外还有精神 , 还有超越性的追求与升华 。在德日进看来 , 神性化的精神追求当然比人性化的物质追求重要得多 。他始终乐观地认为 , 人类的进化以上帝之爱为动力 , 人性向前运动和神性向上运动二者的结合将推动人类不断进化 , 这种进化的终点趋向欧米伽点即上帝 , 人类由此达致幸福和完满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 儒家重修身养性、成圣成贤 , 讲求“见贤思齐”、“扩充善端”、“致良知”;道家抨击“心为物役” , 倡导“物物而不物于物”;佛家鼓吹“平常心是道” , 标榜“以出世心做入世事” 。总的价值取向是清心寡欲 , 强调道德修养 , 追求较高的精神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一特质与德日进所谓“神性向上运动”是可以找到结合点的 , 因为二者都试图以永无止境的精神追求来超脱物欲横流的世俗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