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身后事知多少!揭什么是棺什么是椁?

前几日,重庆市涪陵区某处施工工地,挖掘到一东汉时期的墓葬,距今约1800年,年代久远,古墓封门砖已不见,墓室内的棺椁已经碳化,全无人骨痕迹,初步推断该古墓曾被扰动 。
虽然在现代,尤其是推行“火化”之后,人死后的丧葬礼节在慢慢简化 。但不得不说,土葬是自古以来中原地区最最主要的殡葬方式,至今也还在延续 。
网络配图
古代人极其重视死后的事情,所以才有“棺椁”,只不过发展到现代只剩了“棺材”,其实就是最里面那层用来放尸体的长方形葬具 。椁包裹在棺之外,可以放置较多的随葬品 。可见,棺小椁大;棺在内,椁在外 。
【古代身后事知多少!揭什么是棺什么是椁?】棺椁并不是寻常人家的丧葬方式,而是贵族特权,周代就有关于丧葬的礼仪规定 。天子要用二椁五棺,也就是说,天子的尸体要用两层椁,五层棺 。
战国时期的《荀子、礼论》中记载,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 。从上到下依次递减,诸候用一椁四棺或者三棺两椁,大夫用一椁二棺,士用一椁一棺,老百姓就只剩下了一棺了 。
其中,最外层的称为“大棺”,尺寸上也有差别,天子大棺厚八寸,大夫大棺厚六寸,庶民老百姓只准厚四寸 。
著名的马王堆汉墓,一号墓和二号墓,分别是西汉长沙诸侯国丞相第一代轪侯利仓的妻子辛追和利仓本人,属于诸侯级别墓葬 。部分棺椁已经腐烂,但可以分辨一共是四层棺一层椁,符合当时“诸侯五重”的等级制度,最外层的黑漆素棺体积最大,长2.95米,宽 1.5米,高1.44米,大约是一具尸体的三倍了,足见其庞大 。
网络配图
一号墓女主人辛追,就是千年不腐女尸,皮肤覆盖完整,就像是刚死去的尸体一般,毛发尚在,肌肉尚有弹性,部分关节可以活动 。
世界上最重最大的棺材,当属春秋晚期曾国的君主曾侯乙的奇棺,挖掘时间比较近 。
棺椁除了套数多少之外,从材质和结构上也有等级之分,其中最高级的当属柏木黄肠题凑,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级的葬具,在棺椁之外设置 。皮后的柏木黄心累于棺外,称之为“黄肠”;“题”指题头,即木材接近根部的一端,“凑”指向内聚合,强调的是木头摆放的形式和结构,也就是木头的端头向内排列 。
黄色的柏木心堆垒而成,异常坚固,起到“防盗门”的效果 。
广陵王墓、秦公一号大墓都发现了黄肠题凑,属天子享用级别 。天子以下的诸侯、大夫、士也可用题凑 。但一般不能用柏木,而用松木及杂木等 。但经天子特许,诸侯王和重臣死后也可用黄肠题凑,如汉霍光死,汉宣帝“赐给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 。
网络配图
自古至今,丧葬制度都与去世者身份等级高度一致,并寄托了极大的精神力量 。古代人“事死如生”,现代人希望逝者安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