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国的起源是什么?哀牢国存在了多长时间

在傣族民间,还流传着很多关于哀牢的传说,其中,有一个关于哀牢开国君主的传说,大意是:
有一妇人名沙壶,因到江边捕鱼,触沉水而怀孕,生下十个儿子 。后沉木化为龙作人言问“我的儿子何在”?九子惊走,独幼子不去,背龙而坐,因而取名九隆 。九隆长大后,雄桀出众被推为王 。当时有一妇人,名叫奴波息,也生有十个女儿,九隆兄弟皆娶以为妻,子孙繁衍,散居溪谷 。九隆死后,世世相继,分置小王 。
据说,遗留在哀牢群山中的傣族(绰号:花腰傣)就是九隆兄弟中的一支。
哀牢归汉
柳貌,古哀牢国九隆王传人 。公元1世纪中叶在位,为保山历史上一位关键时期的关键人物 。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柳貌率众人77邑王、5万余户、55万多人举国“内附”—主动加入中华民族行列,从而使古代保山由奴隶社会一步跨入了封建制的门槛 。汉王朝则因势利导,借此机会将郡县治推行到“东西三千里,南北四千六百里”的整个哀牢地,并设永昌郡统一管辖 。为彰柳貌内属之功,汉明帝给他颁赐了性质、字体类同于汉武帝所赐“滇王之印”的“哀牢王章”,并举行盛大宫廷庆典 。
“哀牢”是什么?
“哀牢人”的后裔傣族把气味读作“哀”,把酒读作“牢” 。如此,“哀牢”就是酒的气味或酒气 。
“哀牢人”的后裔傣族也有把“哀”作为“老大”的意思,傣族男性的老大一般都叫“哀XX”,那么“哀牢”就应该是一个人名 。史籍记载的哀牢国国王世系中也有一个国王叫“哀牢” 。
《后汉书·哀牢传》说“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贤栗等遂率种人二千七百七十,口万七千六百五十九,诣越西太守郑鸿降,求内属,光武封贤栗等为君长,自是岁岁来朝贡 。”“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哀牢王柳貌遣子率种人内属,其称王者七十七人,户五万一千八百九十,口五十五万三千七百一十一;西南去洛阳七千里,显宗以其地置哀牢、博南二县 。”可见,哀牢是“种人”,即是一个族种 。
《史记》里的哀牢国
在《史记》里,没有“哀牢国”,也没有“哀牢”字样 。但《史记》确有记载:“……滇王尝羌乃留为求道,四岁余皆闭昆明(今云南大理),终莫能通 。然闻其西可千余里,有乘象国,名曰滇越,而蜀贾奸出物者或至焉 。”滇国已经确认是在滇池一带,从滇池往西千余里,刚好就是今天的保山,即哀牢国 。以此推论,“乘象国”即是“哀牢国” 。
《史记》里连“夜郎国”也提到了,为什么会没有“哀牢国”或“哀牢”字样呢?按常理,“哀牢”只要是客观存在,他不可能不知道,所以只有一种可能,把哀牢国当成“乘象国”了 。
《续汉书》中的哀牢王国
《续汉书》为西晋司马彪所编撰,其中《郡国志·永昌郡》说:“永昌郡,八城,户二十三万一千八百九十七,口百八十九万七千三百四十四 。不韦出铁,嶲唐、比苏、楪榆、邪龙、云南、哀牢(永平中置,故哀牢王国)、博南(永平中置),南界出金 。”
“哀牢王国”出现于释义中,且仅为哀牢一城的释义,因此,仅可认定置哀牢县前,哀牢王住处在彼,即首邑,为部落联盟首领所在 。
《华阳国志》乃东晋人常璩所编撰,其中对“哀牢”和“哀牢国”所说甚多 。
《南中志·永昌郡》中记述了“九隆”传说、南击“鹿茤”、贤栗归汉、柳貌归汉等,较为系统 。
【哀牢国的起源是什么?哀牢国存在了多长时间】《南中志·永昌郡》说:“永昌郡,古哀牢国 。”另说:“哀牢,山名也 。”使今之“哀牢山”与古之“哀牢国”关系弄得有些复杂化,今之研究者往往只能强圆其说,却难于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