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陵简介陵墓的考证过程是什么样的

隋炀帝陵,现为省级文保单位,位于扬州市邗江区槐泗镇槐二村 。隋炀帝杨广(公元569-618年),在位十四年 。初殡于江都宫流珠堂,后葬吴公台下,唐平江南后,以帝礼改葬雷塘现址 。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大学士阮元为其立碑建石,扬州知府伊秉绶隶书“隋炀帝陵” 。2013年4月,扬州市邗江区一处房地产项目施工时发现了两座古墓,其中一座的墓志显示墓主为隋炀帝杨广 。
2013年11月16日,国家文物局和中国考古学会在扬州组织召开扬州曹庄隋唐墓葬考古发掘成果论证会,中国考古界权威专家黄景略、徐光翼、王巍等十余人参加了论证会,专家一致认定,扬州曹庄隋唐墓葬为隋炀帝墓,是隋炀帝杨广与萧后最后的埋葬之地与此同时,国家文物局正式对外公布,位于扬州邗江区西湖镇的隋唐墓葬为隋炀帝和皇后萧氏的合葬墓 。而陕西也有座“隋炀帝陵” 。
西湖陵址
发现
2013年4月,扬州市邗江区西湖镇发现疑似隋炀帝陵寝的古墓 。2013年4月12日,国家文物局派出刘庆柱、信立祥、林留根三名考古专家现场考察,专家们初步认为墓主人应为隋炀帝杨广 。
为配合城市基本建设,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邗江区西湖镇一处房地产项目工地发现了两座残存的古墓 。
经抢救性清理,发现两墓为隋末唐初砖室墓,西侧墓中出土一方墓志,铭文中有“随故炀帝墓志”等字样,显示墓主为隋炀帝杨广 。在此墓中还出土了鎏金铜铺首、金镶玉腰带等文物 。东侧墓发掘刚刚开始 。
已发掘出的西侧墓葬南北长4.98米,东西长5.88米,可以说连一般古代有钱人的墓制规格都达不到 。
扬州文物部门表示,陵墓先前曾被盗挖破坏 。而陵墓被初步认定为“隋炀帝墓”,除了墓志外,还出土了鎏金铜铺首,这个铺首尺寸很大 。另外,还出土了金镶玉腰带,这些都证明墓主身份显赫 。
考证
束家平称,扬州市文物部门在获得这一发现后,立即向江苏省文物局、国家文物局报告 。国家文物局派出的三名考古专家进行现场考察,指导考古工作 。在随后由国家文物局、江苏省文物局联合召开的考古工作专题汇报会上,专家们初步认为墓主人应为隋炀帝杨广 。
考古现场已采取封闭保护措施,以确保考古工地安全 。扬州市文物部门已完善了考古计划,并将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和《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要求,科学有序地进行下一步的考古工作 。
这两座墓的占地面积分别只有二三十平方米,远远达不到帝陵所应有的规模和气势,更不符合杨广好大喜功得个性,这主要与他的死因有关 。公元618年,隋炀帝巡幸扬州期间,禁卫军发动兵变,推举重臣宇文化及为首领,并缢死了杨广 。墓志铭文记载墓主去世时间为“大业十四年”,即公元618年,与史实相符 。
史料记载,隋炀帝陵墓曾多次迁移 。杨广死后,萧皇后与宫人用漆制床板做成棺材,将他葬于江都宫流珠堂 。宇文化及率部离开江都后,镇守江都的大将“陈棱”感念隋炀帝旧恩,为其发丧并改葬于吴公台下 。
公元622年,唐高祖李渊下令将隋炀帝陵迁到雷塘 。公元648年,萧皇后病死,唐太宗李世民命将其尸骨送至江都与隋炀帝合葬 。正是根据上述史料,专家推测另一座墓的墓主应为萧皇后 。
误判原因
此前公布的省级文保单位隋炀帝陵,位于邗江区槐泗镇槐二村 。这种误判之所以出现,在于唐代以后隋炀帝陵渐渐荒芜,不为人知 。清嘉庆年间,大学士阮元经考证认为,今槐二村的一处大土墩为隋炀帝陵,于是出资修复,并嘱托书法家、扬州知府伊秉绶书写墓碑 。上世纪80年代以后,该处经过多次整修,成为扬州著名的旅游景点 。但此次考古发现,还原了历史真相,确定了隋炀帝陵墓的真正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