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为什么会死?是因为孙权背信弃义吗?

【关羽为什么会死?是因为孙权背信弃义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揭秘三国历史最大悬案:关羽之死真的是因为孙权背信弃义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天下分合之势 , 周而复始 , 无往不复 , 或华夏一统 , 或乱世纷繁 , 或生灵涂炭 , 或灵光一现 。噔 , 给您续上一杯茶 , 我慢慢的道 , 您细细的品 , 待小编揭开神秘面纱 , 为各位看官呈现一幅幅真实的历史画面!
在脍炙人口 , 英雄辈出的《三国演义》中 , 曾出现过白衣渡江的经典桥段 , 并传为佳话 , 而在历史之中 , 确有东吴名将吕蒙奇袭荆州 , 并最终让关羽败走麦城的真实情节 , 然而这其中的战略方针、集团利益、政治博弈却被我们的罗老先生轻轻掩盖 , 并在演义之中 , 将锅直接扣在了大将关羽的头上 , 可事实上这样的大规模战争 , 真的只是因为关羽的一次辱骂而引起的吗?而一代明主孙权会仅仅凭他方一词便破坏盟约吗?显然 , 并不是 。
从吴蜀两国建交关系上看 , 由于刘备借荆州 , 有借无还 , 直接引发了吴蜀两国之间的反目成仇 , 若非魏国大举入侵 , 刘备害怕首尾不得兼顾 , 是不会出现吴蜀新定的湘水之盟的 。然而失信于人 , 何于取信于人?主战派的吕蒙也直接指出 , 蜀国君臣反复无常 , 虚伪至极 , 不可真心对待 。对此看法 , 孙权也是大为首肯 。可见 , 荆州一事 , 已直接破坏了两国之间的诚信与和睦 。孙刘名为同盟 , 双方本是利益的结合 , 并没有诚信基础 , 关系十分微妙 。因此 , 湘水之盟所能维持的盟约关系 , 也仅仅是维持在表面停战的层面 , 脆弱 , 且无力 。
所谓的同盟 , 皆是以利益为主导地位 , 从而改变己方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 , 扩大己方在世界事务中的权利 , 满足己方对势力、领土的要求所形成的利益联合体 。
于表面而论 , 面对曹魏的吞并之势 , 孙刘双方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 , 形成联盟乃是情理之中 , 可时过境迁 , 当蜀国夺得益州 , 东吴屯据荆州半壁 , 曹魏威胁此消彼长的前提下 , 吴蜀的视野就会有所开拓 , 政治的方针也就会所有改变 。
第一 , 东吴与蜀汉是分荆州而治 , 边界相接 , 吕蒙深知关羽骁雄 , 有兼并东吴之心 , 况且蜀军居东吴的上游 , 对东吴极为不利 , 而关羽久负盛名 , 孙权又对其有所忌惮 , 所以分土而治的形势难以持久 。
第二 , 鲁肃之所以主张外交方面 , 联蜀抗魏 , 是考虑到曹操的威胁还在 , 有蜀国的协助 , 才能保东吴平安无事 , 吕蒙则认为东吴兵强马壮 , 将士文武双全 , 只要通过合理精心的安排与部署 , 自己带兵攻破了荆州襄阳 , 从而作为防守根据地 , 根本就不畏惧曹魏的威胁 , 无需依赖蜀国的战斗力 。
第三 , 正所谓“中国方乱 , 夫以吴、越之众 , 三江之固 , 足以观成败” , 就当时的地理格局而言 , 最优先考虑的目标便是荆州、徐州 。不论是孔明的隆中对或是鲁肃的榻上对 , 都认为荆州是必争之地 , 吕蒙更是认为 , 一旦夺取了荆州 , 全据长江 , 形势便有质的升华 。进可开拓国土 , 与曹魏一争雄雌 , 退可划江而治 , 稳保江东基业 。而徐州并无天险 , 一马平川 , 是骁勇的骑兵长足驰骋之地 , 一旦攻占了 , 必会与曹魏相斗 , 到时候不免整天提心吊胆,患得患失 。孙权对此大感赞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