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国:曾随同周武王灭商,为牧誓八国之一

庸,古国名,出自帝颛顼,据载曾随同周武王灭商,为牧誓八国之一 。民间有“上古东方斯巴达”之称 。春秋时,是巴、秦、楚三国间地位较高实力较大的国家 。建都上庸(今湖北省竹山县西南) 。公元前611年,为楚、秦、巴三国所灭 。
庸国势力范围最大的时候,北抵汉水,西跨巫江,南接长江,东越武当,面积在4万平方公里以上 。
庸,中华汉族先民古国名 。古庸国所处的长江中下游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发祥地,与黄河流域的古殷商之地一样,同是中华汉族文化之摇篮 。古庸国曾经盛极一时,建都上庸(今湖北省竹山县西南一带),《括地志》载:“方城山,庸之都城 。其山顶上平,四面险峻,山南有城,长十余里,名曰方城 。”
庸作为国名首见于《尚书·牧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曰:“逖矣西土之人 。”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 。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 。”由此可见,庸国是当时武王讨伐商纣联军的主要部分,排在蜀,羌等国家的前面 。
庸国不仅国力强大,其爵位也很高 。《礼记·王制》说:“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仪礼》说:“同姓大国则曰伯父,其异姓则曰伯舅 。同姓小邦则曰叔父,其异姓小邦则曰叔舅 。”“其在东夷北狄西戎南蛮,虽大曰‘子’ 。”庸国国君世代为侯伯,其他诸侯国“虽大,爵不过子,故吴、楚及巴皆曰子” 。周时分封制度是严格的,非伯者不能称其为诸侯,故楚子威逼周王室给其封号,“欲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 。
庸为伯爵,说明其地位很高,也充分证明庸国的强盛 。
庸国在商朝时期,是群蛮之首,湖南西北部、湖北西南部的“百濮”都归集在庸国的麾下,这与庸国在当时的政治军事实力和威望是分不开的 。庸国在春秋时期称雄于楚、巴、秦之间,曾打败楚国几次入侵,以至于给楚国造成迁都的威胁 。最后的庸楚之战,楚如果不联合巴、秦,单靠某一个诸侯国想灭掉庸国,几乎是不可能的 。
公元前611年,楚国遇上严重灾荒,饿死不少百姓,楚庄王在韬光养晦“三年不鸣、不飞” 。楚之四邻乘其危难群起攻楚 。庸国国君遂起兵东进,并率领南蛮附庸各国的军队会聚到选(今枝江)大举伐楚,楚国危在旦夕 。
楚庄王火速派使者联合巴国、秦国从腹背攻打庸国 。公元前611年,楚与秦、巴三国联军大举破庸,庸都方城四面楚歌,遂为三国所灭,楚王实现了“一鸣惊人”的壮志 。
疆域
事实上,商汤至周早期的庸国疆土还应包括现今的荆州市及荆门市的南部到今钟祥一带 。楚国国都原本在丹阳(今湖北襄阳市保康县、另有河南淅川说) 。今天所说的楚国都城郢(现荆州市北纪南城),原本应为庸国所属,后被楚国侵占 。庸国的南部包括今天重庆的东北地区,含万洲、开县、梁平以北各县 。《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四川首州府,周庸国地……四川大宁、奉节、云阳、万县、开县、梁山(今重庆梁平)皆其地也 。”庸国的西部应包含现今的陕西省汉中市大部分属地 。《华阳国志·汉中志》说:“(汉中)本附庸国,属蜀 。”也就是说,汉中原本是庸国属地 。庸国的北部包含今天的湖北郧西县、陕西旬阳县及商洛东部 。郧西县古称上津县,隶属金州(今安康市) 。《太平寰宇记》、《舆地纪胜》都说,金州“于周为庸国之地” 。在史书的记载中,陕西商洛一带在夏商时期的归属并不明了 。大概其东部部分地区也属于庸地 。据《魏书》记载:“皇兴四年置东上洛,永平四年改为上庸郡 。辖商、丰阳二县 。”上庸郡就是商洛东部丹凤、商南、山阳一带 。名为庸郡,可能与曾经是庸国属地有直接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