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国:曾随同周武王灭商,为牧誓八国之一( 二 )


兴盛
庸国在春秋之前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其建国历史具有连续性、稳定性 。庸国在夏时,或最迟在商时就已经成了较为统一、相对稳定、中间无间断的国家 。如果从夏时算起,就有1700多年的历史,如果从商算起,也有1100多年的历史 。
《史记·周本纪》载:周文王死后,他的儿子发继位,是为武王,迁都于镐(在沣水东) 。这时,商纣王正在对东夷用兵,损耗很大,国内的各种矛盾日趋尖锐 。据《牧誓》,在这种情况下,周武王联合西土庸、蜀、羌、髳、微、卢、彭、濮等族和方国,并亲率“戒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 。”
【庸国:曾随同周武王灭商,为牧誓八国之一】庸列于八国之首,应为西土大国 。古籍中庸、鄘为两个国家,庸立国早于鄘 。周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分土封侯”制 。周天子把国都附近的地区划为王畿,由王室直接统治 。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分封给许多诸侯,各建邦国 。牧野一战胜利后,周武王将商的王畿划分为邶(朝歌以北)、鄘(朝歌以南)、卫(朝歌)三个区,并由武王之弟管叔鲜驻卫、蔡叔度驻鄘、霍叔处驻邶分别进行统治并监视武庚,史称“三监” 。武王罢兵之后,仍回到镐 。可见庸建国先于鄘,在商朝即有之,而鄘始于西周的划分王畿 。西周“分土封侯”主要有三种类型:一为周王的同姓(姬姓)亲属,三为功臣,三为古帝王之后,实际上是其他一些较强大的部落和方国首领 。《荀子·儒效篇》曰:“周初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参加武王伐纣、列为西土八国之首的庸国是否封侯,未见史料明确记载,但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史料记载中可以确认庸仍为西土大国 。
庸国疆土如此之大,在春秋前期少有 。疆域广大的庸国并非是徒有其表,其国力也非常强大,地位、声望都很高 。说“楚之附庸”,说庸人就是楚人,有的归其为“诸巴之一”,其附属之说实属对历史的误读 。相反很多西南少数民族国家附庸过庸国 。
国力
庸国在商朝时期,湖南北部、湖北西南部的“百濮”都归集在庸国的麾下,这与庸国在当时的政治军事实力和威望是分不开的 。
庸国不仅国力强大,其爵位也很高 。《礼记·王制》说:“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仪礼》说:“同姓大国则曰伯父,其异姓则曰伯舅 。同姓小邦则曰叔父,其异姓小邦则曰叔舅 。”“其在东夷北狄西戎南蛮,虽大曰‘子’ 。”庸国国君世代为侯伯,其他诸侯国“虽大,爵不过子,故吴、楚及巴皆曰子” 。周时分封制度是严格的,非伯者不能称其为诸侯,故楚子威逼周王室给其封号,“欲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 。庸为伯爵,说明其地位很高,也充分证明庸国的强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