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莽末年著名农民起义领袖:樊崇的生平简介

樊崇(?-公元27年),字细君,琅邪(今山东诸城)人,新莽末年著名农民起义领袖、赤眉军首领 。樊崇英勇善战,富有谋略,曾发动樊崇起义,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为推翻新莽王朝做出巨大贡献 。后任御史大夫,最终樊崇和赤眉军首领逢安等再度起义,被刘秀所杀 。
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儿王莽,代汉建立新朝,开始了历史上有名的新莽残酷统治 。他推行"王田制"、王田奴婢政策、"五均六管"法等一系列所谓"新政",激化社会矛盾,加重人民负担,加上连年征战、灾荒频仍,到天凤元年(公元14年),已经是"缘边大饥,人相食"了 。王莽的暴政加速农民起义的爆发 。
天凤元年(公元14年),琅邪海曲(今山东日照境内)人吕母起义,聚众数万人 。天凤四年(公元17年),新市(今湖北京山县境)人王匡、王凤"绿林军"起义,不久发展到五万人 。在这种形势下,天凤五年(公元18年),樊崇在城阳国的莒县(今山东莒县)聚众一百多人起义 。他自号"三老",率部转战泰山,不断袭击官军,队伍发展到一万余人 。不久,琅邪人逄安、东海人徐宣等相继起义,率队归附,前后不足一年时间,樊崇领导的起义队伍就扩大到数万人 。他们规定简单明了的纪律:"杀人者死,伤人者偿创" 。他们也没有繁文缛节,"以言辞为约束,无文书、旌旗、部曲、号令",所定官位、爵号也沿用西汉时期最低级的地方小吏的名份,"其中最尊者号三老,次从事,次卒史,泛相称曰巨人" 。表现农民起义的纯朴而简单的目的 。
樊崇起义后,先后与王莽探汤侯田况、太师羲仲景尚等所部多次大战,歼敌万余人 。地皇二年(21年),王莽派太师王匡和更始将军廉丹等率10多万官军围剿起义军 。樊崇率部在成昌(今山东东平西)迎战 。因怕起义军与官军混在一起不易识别,樊崇下令义军士兵一律将眉毛染成红色,从此,便有了"赤眉军" 。当时,赤眉军军纪严明,而王匡、廉丹的官军却四处掳掠百姓,关东地区民众都心向着赤眉军,"宁逢赤眉,不逢太师!太师尚可,更始杀我!"的歌谣到处传唱 。两军交战后,王匡、廉丹的官军被打得四处溃逃,死伤万余人 。赤眉军乘胜猛追,于无盐(今汶上境)再次激战,杀死廉丹,赶跑王匡,消灭官军10多万 。此后,樊崇挥师南下,连攻彭城(今江苏徐州)、沛郡(今安徽濉溪)、汝南(今河南上蔡)、陈留(今河南开封)等地,连战连捷 。接着,再向东下鲁城(今山东曲阜),向西破濮阳(今河南今县) 。前后5年,樊崇率赤眉军艰苦奋战,基本上消灭了王莽新朝在华东、中原的主力部队,为推翻新莽王朝做出了贡献 。
刘玄更始元年(23年),王莽新朝灭亡,更始皇帝刘玄在绿林军的拥立下即位并迁都洛阳 。不久,刘玄就派使招降樊崇和赤眉军 。樊崇表示归附更始政权,与20多名赤眉军领袖在洛阳受封列侯 。赤眉军也与更始帝军队联合作战,连获大捷,兵力扩大到30营、30多万人 。但是,随着政权的稳固,刘玄开始背叛拥其为帝的农民起义军,并派兵袭击赤眉军后方,樊崇遂与刘玄政权决裂 。他决定立15岁的汉宗室刘盆子为帝,自号建世 。更始三年(建世元年,25年),赤眉军建立了以刘盆子为皇帝的政权,樊崇被任为御史大夫 。同年九月,赤眉军攻下长安(今西安),推翻刘玄政权,处死刘玄,刘盆子入居长乐宫,樊崇率百万大军据守长安大街小巷 。一时间,兵士欢欣,百姓鼓舞,到处都是升平景象 。然而,这种状况只维持了极短的时间 。几乎与赤眉军建立政权同时,汉宗室、南阳豪族刘秀也建立了东汉王朝,称光武帝 。他联合地主、贵族势力,分化、削弱农民起义队伍 。光武帝建武二年(26年),在刘秀与地方贵族的封锁和连年战争破坏下,由于刘玄旧部和关中豪强武装夹击,长安粮绝,境况困苦 。赤眉军士兵多是山东人,此时思乡心切,而且纪律也日益涣散,事故迭出 。为了摆脱困境,樊崇于东汉建武二年(公元26年)十二月被迫退出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