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一向对周瑜十分信任,为什么在这件事上却不赞同

周瑜不仅有谋略,才华出众,还与孙策有“总角之好”关系莫逆,对孙权忠心不二 。因此,孙权对周瑜也十分信任,说言听计从实不为过 。
比如在是否答应曹操送人质要求这件事上,孙权就是听取了周瑜的意见 。
建安七年,曹操要求孙权派弟弟或儿子到朝廷去当官 。当官,只是一种委婉的说法,实际上是去当人质 。
孙权召集官员商议,张昭、秦松等人都犹豫不决 。孙权于是带周瑜去找自己的母亲吴夫人商量,作最后决定 。
周瑜认为,从前,楚国始受封于周朝时,所统治的区域方圆不到一百里 。后继的国君贤明能干,开拓疆土,遂占有荆州与扬州,王业相传延续,达九百多年 。如今,孙权承袭父、兄的基业,拥有六郡的地盘与人力,兵精粮足,将士听命,境内富庶,人心安定,不必送人质给曹操而受曹操的要挟 。送人质给曹操,孙权最多不过是得一个侯印和十几个仆从,几辆车,几匹马,这哪里能与自己在东吴称孤道寡相比!
因此,周瑜主张,不送人质给曹操,慢慢观察事态变化 。如果曹操真能以君臣大义治理天下,孙权再侍奉他不迟 。如果曹操图谋不轨,犯上作乱,他救自己都顾不上,又怎么可能顾得上孙权拒绝送人质的事呢?
周瑜这一番见识和主张,深合吴夫人与孙权母子的心意,孙权于是采纳周瑜的意见,没有送人质给曹操 。
此外,在要不要与曹操打赤壁之战的问题上,在是否出兵攻打益州和汉中的问题上,孙权最终都采纳了周瑜的意见,可见孙权对周瑜确实言听计从,十分信任 。
不过有一件事,孙权却没有听从、采纳周瑜的建议 。
此事发生在建安十五年 。当时,刘备以原刘表的许多部下都投靠自己,自己的辖区太小容不下他们为由,亲自到京口请求孙权把荆州全部交由他管理 。
周瑜收到消息,立刻上书给孙权,说:“刘备是一代枭雄,且有关羽、张飞这些熊虎一样的猛将辅佐,必定不肯久居人下,为我所用 。为大计考虑,我认为应把刘备迁往吴郡安置,并为他兴建豪宅,供他美女和玩物,使他沉迷其中,玩物丧志 。同是,应把关羽和张飞这两个人分开,派他们各驻一地,交给像我这样的将领统率,如此,天下大事就可安定了 。现在如果轻易割让土地给刘备作为资本,让他们三人都聚在疆界,恐怕他们就会像蛟龙得到云雨的赞助,终究不会再留在水池中了 。”
简单来说,周瑜的这份上书,就是建议孙权趁机软禁刘备,分化刘备的势力 。
这个建议确实很恨,甚至有些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恶毒 。刘备后来听到周瑜对孙权所提的这个建议,也心惊胆战,感叹说:“天下的智谋之士,看法都差不多,当时诸葛亮劝我不要去,也是担心发生这样的事情 。我正在危急中,不得不去,这实在是走险路,几乎逃不出周瑜之手!”
古人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据此,有人提出一个假设,如果孙权当时采纳了周瑜的建议,软禁刘备,分化刘备势力,那么,后来的魏、吴、蜀三国鼎立的局面或许就不复存在了 。
但实际情况是,一向对周瑜言听计从的孙权却一反常态,没有采纳周瑜这个建议 。
【孙权一向对周瑜十分信任,为什么在这件事上却不赞同】那么,孙权当时为何没有采纳周瑜的这个建议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刘备的雄心壮志不是美女玩物所能消弭的 。
作为一代枭雄,刘备具有雄心壮志自不待言 。为了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刘备也费尽了心思 。他先后投奔公孙瓒、陶谦、刘表等人,目的就是为了找到实现雄心壮志的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