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皇后是谁?明英宗与钱皇后忠贞不渝的爱情


朱祁镇第一次登基时,只有九岁 。
如此小小的一个孩子,掩藏在宽大的龙袍里,入耳,是群臣高呼万岁之声,入眼,是宫女太监的毕恭毕敬 。孤独一定如宫中的柳絮,飘来荡去,经久不息,缠得他无处可藏 。
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命运却操纵在他人手里,朱祁镇的心里一定也流淌着悲哀的河,河水汹涌,黯淡了五彩童年,如花少年 。
十五岁时,太皇太后为他挑选了一位如意的皇后 。这如意,只是如了他人的意 。被选中的皇后钱氏比他年长一岁,出身卑微,如水般委婉,如云般无争 。册后大典如一场完美的表演,就连一片袍角都透着庄严 。
在这场喜气洋洋的演出里,朱祁镇的心如六月的天,不停地变幻着颜色 。以为自己只是提线木偶,以为娶了妻立了后,人生就会被捆绑得喘不过气 。却没想到,在见到钱氏的那一刻,心里的花儿一朵朵绽放,绽成一片茂盛的海 。
深藏多年的孤独慢慢被这一抹明亮的色彩驱散,他的脸上,多了盈盈笑意,他的眼里,含了脉脉深情 。从此,寂寞深宫,他不再形单影只,漫漫长夜,再没了彻骨寒意 。
帝后出双入对,如水中鸳鸯,一言一语,一颦一笑,都透着说不尽的甜蜜,诉不尽的缠绵 。
看着她曼妙的身影,他一定在心里憧憬,要携她之手,一路走过春暖花开,将他的皇位,传给她的孩子,让她一世被人呵护,不受半分欺侮 。
可命运有时候,总喜欢在甜蜜里掺一点苦 。婚后七年,钱氏一直未能诞下子嗣,眼看着那些后妃的孩子如雨后春笋,一个个茁壮成长,钱氏心里的焦急与伤痛,苦闷与担忧,一定也如暗夜的风,凌厉刺骨,冷得她瑟瑟发抖 。
好在,朱祁镇给了绝境中的她最大的安慰 。他不立太子,只一心一意等着钱氏的孩子出生 。
这种等待,漫长无期,压力重重,而他紧握她的手,用坚定宠溺的眼神诉说着自己的心意 。
他要把最好的都留给她 。
他希望她脸上一生都绽放最幸福的笑意 。
只是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害她痛哭流泪,让她夜不能寐的,偏偏是他自己 。

蒙古瓦剌部叛乱,大明边境危机重重 。
此时,太皇太后已薨,没有了枝枝蔓蔓的牵绊,青春正盛的朱祁镇激情满怀,也想像先祖那样,金戈铁马,定一片锦绣江山 。
有志向自然是好事,可惜他长于深宫,与宦官朝夕相伴,这种亲密让他失去判断力,把宦官当作最可信任的人 。在宦官的鼓吹下,对军事一窍不通的朱祁镇决定御驾亲征 。
年轻人总免不了犯错,错了没关系,重来就是 。可若这人是皇帝,他的一举一动,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安危,那么,他就必须小心谨慎,如履薄冰,因为一丝一毫的错,都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灭顶之灾 。
朱祁镇不懂军事却亲征,不等精锐部队集结便出征,连老天也来凑热闹,大雨连绵不绝,士气低落,朱祁镇六神无主,任听任信 。
一错再错的结果,是堂堂大明皇帝,在土木堡被俘,成了蒙古人的阶下囚 。在蒙古人眼里,他就是一座熠熠生辉的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这个消息如呼啸的北风,将大明朝廷吹得晕头转向 。他们最先想到的,是用金银赎回皇帝 。皇后钱氏倾其所有,哪怕从此布衣荆钗,她也要保夫君周全 。
大批的金银送出去,也把钱氏的希翼带到了远方 。她在深宫里日夜凝望,总希望一眨眼,那个熟悉的身影便立于自己面前,握住她的手,用深情含笑的眼眸,抚平她心里所有的恐惧 。
蒙古人收了金银,却不肯释放皇帝,或许,可以从他身上得到更多的好处?大明朝廷为了避免受人要挟,决定放弃朱祁镇,立皇弟朱祁钰为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