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为何没有成为魏国继承人?曹植的下场是什么

曹操为了册立太子的事情 , 下密令询问一些重臣的看法 。崔琰于是公开回答:“盖闻春秋之义 , 立子以长 , 加五官将仁孝聪明 , 宜承正统 。琰以死守之 。”崔琰引用《春秋》 , 标榜一定要册立曹丕来继承魏国大统 , 并高调表示自己会以生命来捍卫曹丕 。曹植是曹操看好的热门人选 , 更是崔琰的侄女婿 , 崔琰为什么会做出如此违反人情的事情呢?
【曹植为何没有成为魏国继承人?曹植的下场是什么】首先是性格使然 。崔琰此人身材高大 , 仪表出众 , 胡须长达四尺 , 就算是闲居家中也是正襟危坐 , 极有威严 。能够留四尺长的胡须那是要何等细心 。在《世说新语》中记载了一个故事 , 说有匈奴使者来访 , 曹操觉得自己身材矮小 , 不够体面 , 于是让崔琰代替自己坐在王位上 , 自己则拿着一把刀站在旁边 。等待使者拜见之后 , 曹操派人去询问使者有和评价 , 使者说:“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 , 此乃英雄也 。”这个故事当然是为了衬托曹操 , 不过也证明崔琰长相不凡 , 气度高雅 。在平常的生活当中 , 崔琰就是一个处世严谨 , 脚踏实地的人 。可是曹植呢?《三国志》记载曹植“性简易 , 不治威仪” 。曹植是个才子 , 生活中一点架子没有 , 做事情不拘小节 , 经常和丁仪、杨修等好友喝酒高歌 , 不知道节制 , 有时候甚至不注意场合 。曹植的生活中 , 喜欢的是随着感觉走 , 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和崔琰的严谨完全不同 。
其次是崔琰的价值观念使然 。崔琰是一个标准的儒家士子 , 心中常常想着的是天下 , 是百姓 。当曹操大败袁绍之后 , 查看冀州的户口 , 非常高兴的对臣下们感叹 , 哎呀呀冀州果然很大啊 , 可以征召三十万士兵呢!崔琰听了 , 迎头给曹操泼了一瓢冷水 , 崔琰说:“今天下分崩 , 九州幅裂 , 二袁兄弟亲寻干戈 , 冀方蒸庶暴骨原野 。未闻王师仁声先路 , 存问风俗 , 救其涂炭 , 而校计甲兵 , 唯此为先 , 斯岂鄙州士女所望於明公哉!”现在天下分崩离析 , 百姓痛苦 , 冀州刚刚平定 , 你曹操不去关心百姓 , 了解风俗 , 却关心什么军队 , 实在是让冀州百姓失望啊!当时所有的臣子吓得半死 , 谁敢这么触曹操的霉头啊 。还好曹操大度 , 反倒自己认错了 。
崔琰在批评曹操的时候 , 没有考虑自己的安危 , 想到的只是百姓和天下 。而在选择太子的时候 , 崔琰也没有计较什么曹植是不是自己的侄女婿 。崔琰一腔忠义 , 正直无私 , 让百官震撼 。连曹操也感叹崔琰“公亮” , 这样正直无私的人太少啦!而最重要的还是崔琰的政治倾向使然 。曹植有才 , 可是曹植在写诗歌的时候很厉害 , 在处理政事的时候怎么样呢?曹植为人任性而行 , 把自己大多数的时间都花在写诗词歌赋和喝酒上 , 不务实事 , 甚至做出一些越轨不合礼法的事情 。像曹植就曾经乘车在只有皇帝可以通行的驰道上奔走 , 让曹操大怒 , 并表示从此之后再也不会相信曹植 , 相信任何儿子了 。可是曹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