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历史上真实的八阿哥么?八阿哥的人生结局

爱新觉罗·胤禩(1681-1726)清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帝异母弟,生于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日(1681年3月29日)未时[1],卒于雍正四年九月初十日(1726年10月5日),享年45岁 。
母良妃卫氏 。少时为胤禔母惠妃抚养 。诸臣奏称其贤,康熙的哥哥裕亲王也在皇帝面前夸他“心性好,不务矜夸” 。康熙自然喜爱,17岁,即被封为贝勒 。后署内务府总管事 。因争储位被夺贝勒,并受拘禁 。胤礽获释,胤禩复为贝勒 。雍正即位,为稳定其情绪,命总理事务,进封廉亲王,授理藩院尚书 。元年,命办理工部事务 。四年,雍正以其结党妄行等罪削其王爵,圈禁,并削宗籍,改名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萨保” 。同年,亡 。
胤禩虽为康熙帝之子,但因其母出身卑微,故少时在众兄弟子侄间并不得贵重,颇受冷遇 。这段经历当对他日后广有影响,故赘言之 。其母卫氏,系满州正黄旗包衣人、宫内管领阿布鼐之女 。宫内管领虽为五品文官,但因她是辛者库出身,故较后宫其余人等为贱 。据杨珍《康熙皇帝一家》中介绍:“《清皇室四谱》中,也说卫氏‘本辛者库罪籍,入侍宫中,康熙二十年生皇八子 。’‘辛者库’是满语‘辛者库特勒阿哈’的简称,意为‘管领下食口粮人’,即内务府管辖下的奴仆 。清代八旗官员得罪后,他们本人及其家属被编入辛者库,成为戴罪奴仆,以示惩处 。卫氏的先人当有类似经历,才成为辛者库罪籍 。就现有材料看,她不仅是康熙朝,而且是清代各朝所有受封妃嫔中,母家地位最为卑下者 。以此出身,卫氏仅能充当宫女,在宫内干些粗活,与皇帝接触的机会,大大少于其她宫人 。但她竞被玄烨看中,并生育皇子,表明她自身条件很好,温柔聪慧,美丽出众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仅有两人被册为嫔,一位是正在受宠的17岁少女瓜尔佳氏,另一位则是相对来讲已年位则是相对来讲已年老色衰的卫氏,而比她早生皇子的戴佳氏却没有得到册封 。这除去因胤禩很受皇父喜爱,是三十七年受封爵位的皇子中最年轻(仅17岁)的一位外,与卫氏本人也有关系 。不久,她又被晋升为良妃,成为玄烨当时仅有的5位妃子(贵妃除外)中,资历最浅,生皇子最晚之人 。” 胤禩出生后,康熙嫌卫氏出身低微,将他交由大阿哥胤禔之母、惠妃那拉氏教养,因此他与惠妃感情甚亲 。雍正帝继位伊始,允许部分母妃“随子归邸”而居,惠妃因亲子胤禔已被圈禁,于是欣然移居至胤禩府邸 。
据闻胤禩自幼聪慧,且甚晓世故,从小养成了亲切随和的待人之风 。清朝规定皇子六岁起入书房读书,每日以名师大儒教之以满、蒙、汉等文字,并辅以骑马射箭等功夫 。据《康熙起居注》所载,康熙二十六年六月十日,康熙对几位年长阿哥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次考核,其中便有方满六岁的胤禩 。皇三子、皇四子、皇七子、皇八子“以次进前,各读数篇,纯熟舒徐,声音朗朗”,想必胤禩不满六岁便已开始习读诗书了 。但写字是他的弱项,康熙曾因不满他的书法,遂令当时著名的书法家何焯为其侍读,并要他每日写十幅字呈览 。曾任翰林院编修、起居注官、礼部给事中、九阿哥胤禟侍读兼府内管家的秦道然在雍正朝的供词中提及此事,言胤禩于之颇不耐烦,便央人写了来欺逛康熙 。康熙三十一年七月,他随父与众兄弟共往塞外巡猎,据传教士张诚回忆:“整整一个月,这些年幼的皇子同皇帝一起终日在马上任凭风吹日晒 。他们身背箭筒,手持弓弩,时而奔弛,时而勒马,显得格外矫捷 。他们之中的每个人,几乎没有一天不捕获几件野味回来 。”胤禩位于其列,亦必时有斩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