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奠基人:杨行密的生平简介

杨行密(852年-905年),原名行愍,字化源,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长丰)人。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奠基人,史称南吴太祖 。
杨行愍原为庐州牙将,中和三年(883年)拜庐州刺史,归淮南节度使高骈 。光启二年(886年),因高骈要求,改名杨行密 。乾宁二年(895年),封弘农郡王 。吴越王钱镠派兵攻打杨行密,兵进苏州 。杨行密命周本御敌,却作战失利,失苏州 。杨行密经过充分准备,派李神福进攻钱镠,于杭州大败钱镠军队并活捉其大将顾全武 。经过长期混战,杨行密在江淮一带立足 。天复二年(902年),进封吴王 。杨行密于江淮举起割据大旗,遏止朱温南进步伐,成功避免全国更大范围动乱 。其奠基之吴国,实现由藩镇向王国的转型,南方割据势力与北方中原政权并存的局面得以实现,为南唐奠定基础,开启唐宋之交政治整合和经济文化中心南渐先河,有"十国第一人"之誉 。
【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奠基人:杨行密的生平简介】天佑二年(905年),杨行密去世,享年五十四岁 。唐朝追谥他为吴武忠王,吴国武义年间改谥吴孝武王,其子杨溥即帝位时追尊其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全唐文》录其文一篇 。
杨行密初名杨行愍,其父为农夫 。杨行密幼时丧父,家庭贫困 。为人高大有力,能手举百斤的物体,一日可走三百里路 。唐僖宗乾符年间(874年至879年),江淮地区反叛势力群起,杨行密因参加江淮一带的农民起义,失败后被捕 。刺史郑棨因为他相貌奇特,于是解开他的绳索,将其释放 。
之后杨行密应募为州兵,戍守朔方(今宁夏灵武),不久提升为队长,守边期满返回 。当地军吏非常讨厌他,要他再次出戍 。杨行密临行前,军吏假装关心,问他还缺什么 。杨行密大声说:"只要取你的头!"当即斩下军吏的首级,携带而出,趁此起兵为乱,自称八营都知兵马使 。刺史郎幼复弃城逃走,杨行密于是占据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 。
中和三年(883年),唐朝拜杨行密为庐州刺史 。淮南节度使高骈被毕师铎所攻,高骈上表皇帝请求封杨行密为行军司马,杨行密率领几千兵马赴援,走到天长(今安徽天长市)时,毕师铎已囚禁高骈,并召宣州秦彦进入扬州(今属江苏),杨行密没有成功进入扬州,于是屯军于蜀冈 。
毕师铎率兵数万攻打杨行密,杨行密佯装失败,放弃营寨逃跑 。毕师铎的士兵没有军粮,非常饥饿,乘胜争相入营收取军资 。杨行密见状回兵攻击,毕师铎大败,单骑逃回扬州城,并杀死高骈 。杨行密听说高骈已死,令全军穿白色丧服向城哭三天,再进攻西门,秦彦及毕师铎逃奔到东塘,于是杨行密得以进入扬州 。
杨行密攻入扬州之时,扬州城中正是仓库空虚 。饥民互相残杀充饥,丈夫将妻子、父亲将儿子争相卖给屠宰场,被卖的人如同羊、猪一样被屠夫宰杀 。杨行密想到无法守住扬州而想离开 。但蔡州(今河南省汝南县)秦宗权派遣其弟秦宗衡攻掠淮南,秦彦及毕师铎还师东塘,与秦宗衡联合,杨行密闭城不敢出 。不久,秦宗衡被偏将孙儒所杀,孙儒攻破高邮,杨行密更加害怕 。杨行密的门客袁袭说:"我们以新募集的军队守卫空城,而将领大多是高骈的部下,必须有厚恩信义和有力的统制才能使他们心服 。现在孙儒军势正盛,攻无不克,这是将领们持两端、选强弱、择向背的时候 。想到海陵镇使高霸,是高骈的旧将,肯定不能为我所用 。"杨行密于是以军令召高霸,高霸率兵进入广陵(属江苏省扬州市),杨行密想让高霸守天长,袁袭说:"我们因怀疑高霸有二心而召他前来,如今还能再重用他吗?再说我们若能战胜孙儒,就没有必要用高霸,如若不胜,天长我们哪还能拥有呢!不如杀掉高霸而吞并其部 。"杨行密于是犒赏军队,擒获并族灭高霸,得其部下数千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