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有着怎样的历史沿革?是怎样一步步发展的

诸子百家谱系
【先秦时期】
文武道{顺天应人}微 周公王道{礼法}小、姜子牙{霸道}{兵法}大
【诸子百家有着怎样的历史沿革?是怎样一步步发展的】【春秋战国】
管子、老子、孔子、晏子、孙子、范蠡、扁鹊、尹文、列子、庄子、田骈、黄老、杨子、邓析、公孙龙子、惠子、鬼谷子、张仪、苏秦、孙膑、庞涓、孟子、墨子、告子、商鞅、申不害、慎子、许行、邹衍、荀子、韩非子、吕不韦 。
【汉】
司马迁、淮南子、董仲舒、王充 。
“百家”按照“百家姓”的“姓”以“子”为称呼为代表的思想家 。主要人物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商鞅、申不害、许行、告子、杨子、公孙龙、惠子、孙武、孙膑、张仪、苏秦、田骈、慎子、尹文、邹衍、晏子、吕不韦、管子、鬼谷子等 。诸子百家的许多思想给后代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如儒家的“仁政”、鉴借儒家的"以义制利"精神 。也鉴借墨家的"兼爱"、"尚贤"、"节用";道家的“少私寡欲”、“道法自然”;法家的"废私立公",等等思想 。
“诸子”,是指这一时期思想领域内反映各阶层、阶层利益的思想家及著作,也是先秦至汉各种政治学派的总称,属春秋后才产生的私学 。
春秋时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学者们便周游列国,为诸侯出谋划策,到战国时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传统上关于百家的划分,最早源于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 。他在《论六家要旨》中,将百家首次划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等六家 。后来,刘歆在《七略》中,又在司马谈划分的基础上,增“纵横、杂、农、小说”等为十家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袭刘歆,并认为:“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 。”后来,人们去“小说家”,将剩下的九家称为“九流” 。自此,中国古代学术界都依从班固,百家就成了“九流” 。今人吕思勉在《先秦学术概论》一书中再增“兵、医”,认为:“故论先秦学术,实可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纵横、杂、农、小说、兵、医十二家也 。”
中国历史上,西周以前学在官府,东周以后,学逐步走向民间 。春秋战国时代,王权衰落,诸侯争霸,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各国开放政权以延揽人才,打破了本来的贵族政治体制,使得原本几乎没有资格参与政治的庶民可以发表自己的政见并参与政治决策,又因为人口的增加,土地分配困难,社会发生剧变 。这一时期有思想的知识分子,面对现实的社会问题、人生问题等,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思想 。个人利害与国家之间的利害交互运用,相互影响,标新立异 。各种学说、思想纷纷出现 。
西周灭亡,促使人们更多地转向对天下兴亡的思考,打破了ˇ庶人不议ˇ的观念,取而代之的是ˇ处士横议ˇ的活跃风气 。在对人、事及社会的广泛探讨中,人们不再崇信ˇ天道ˇ,进而在如何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教化民众等方面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学派 。这些学派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被合称为ˇ诸子ˇ,ˇ百家ˇ则指这些学派 。最有影响的主要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 。
各学派的人物针对一些社会问题四处游说,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或著书立说,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在中国文化史上形成了一个百家争鸣的空前繁荣的局面 。诸子百家的学术观点反映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也随之形成了不同的学术和文学派别 。诸子散文大都观点鲜明,言辞犀利,感情充沛,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所以诸子百家散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