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范的清河崔氏,靠门第入仕,凭读书从政

作为中古时期的豪族,清河崔氏的地位一度堪比帝王,后来虽然失去了门阀制度的庇护,但仍然能让家传文化相继 。崇佛的年代,他们吸纳佛学;崇尚科举的时候,他们又转而在经学、文学中游弋,时刻保持家族的文化地位 。“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在清河崔氏的千年传承中,一直贯穿始终 。
“天下崔姓是一家,团结和谐秀中华 。诗书勤耕读,仁爱慈善让 。”清河崔氏后人崔相臣在赠给同村人崔之文的这块匾上,写下了自己对家族千年积淀的理解 。
作为中古时期的豪族,清河崔氏的地位一度堪比帝王,后来虽然失去了门阀制度的庇护,但仍然能让家传文化相继 。崇佛的年代,他们吸纳佛学;崇尚科举的时候,他们又转而在经学、文学中游弋,时刻保持家族的文化地位 。
姜太公的后裔连公主都嫁不进来
初冬时节,临淄姜太公祠内,依旧是松柏茂密,绿意盎然 。
崔氏先祖之碑前,中华崔氏历史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中华崔氏统谱主编崔相臣介绍,崔氏的太始祖为齐国开国国君姜太公 。太公助周文王武王灭商,以首功封于齐国 。齐国首都临淄也因此成为崔氏后人心中的发源地 。
崔相臣表示,崔氏始祖为太公嫡孙季子 。太公传位于其子齐丁公,丁公去世后,应当有嫡子季子继位,但是季子仁爱,让国于庶弟叔乙即齐乙公 。季子则来到封地崔邑这个地方,此后在此生活,季子后人就以邑为姓,崔氏从此形成 。
不仅崔姓是姜太公后裔,还有诸如姜、吕、丘、丁、许、谢、纪、高、章、贺、柯、卢、薄、赖、连等诸多姓氏都是太公后裔 。
“天下崔氏是一家”,崔相臣介绍,今年的纪念姜太公诞辰3153周年祭礼,众多崔氏后人从各地赶来参加 。
因为季子有让国之美名,其后裔多为齐国公卿,是当时的公卿世家之一 。
崔氏的前几代人,大多默默无闻,直到崔杼这一代,才开始在齐国朝堂之上发声 。
崔杼,春秋时齐国大夫,后为齐国执政 。齐灵公时曾率军伐郑、秦、鲁、莒等国,灵公病危,迎立故太子吕光(齐庄公) 。他在齐执政二三十年,当国秉政,先后立庄公、景公 。后来由于他在政争中失败,崔姓才在齐国失去权势,南迁鲁国 。
后直到秦朝,崔氏再次崛起 。崔相臣介绍,秦朝时,崔杼裔孙崔意如被封为东莱侯 。
汉朝建立以后,崔意如长子崔业袭封这一爵位,并在清河东武城定居下来 。
其后代在汉魏南北朝及隋唐时发展成为名门望族,名贤辈出,史称清河崔氏 。
清河崔氏后长仕北朝,其中崔浩历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帝三朝,官至司徒,参与军国大计,对促进北魏统一北方起了积极作用 。后人称颂为“南北朝第一流军事谋略家” 。
魏晋以后,郡望成为贵族的身份标志 。北朝隋唐时清河崔氏与博陵崔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并称为“七宗五姓”,崔姓被公认为“天下第一高门,北方豪族之首” 。
北朝时期,官方出面为汉姓定谱籍,准备将四个望族列为“一等” 。陇西李氏得知消息,派人赶到京城打点,但最终还是没能拼过崔、卢、郑、王四个世族 。后来,自称“陇西李氏”的李渊建唐,“陇西李氏”才被列为“第一” 。
唐初官员修订《氏族志》,把崔氏列为第一,唐太宗大怒:崔氏早已衰微,既无显官,又无人才,凭什么列为第一?难道我李氏贵为天子,还比不上崔氏吗?遂下令改以皇室李氏第一,皇后氏族长孙氏第二,崔氏与其他山东士族列第三 。虽然如此,清河崔氏仍为士族高门,有多人担任宰相 。
在唐代,七宗五姓势力极大,皇帝曾想把公主嫁到清河崔氏,也被无情地拒绝 。
唐高宗时,出身寒微的宰相李义府,为他的儿子向七大望族求婚,不但处处碰壁,还受到了羞辱 。李义府怀恨在心,便说服皇帝下诏禁止七大望族通婚 。七大望族不敢公然抗旨,只好省去婚礼仪式,只在天黑后用一顶花纱遮蔽的“檐子”(肩舆),把新娘抬到新郎家 。中唐以后,“檐子”迎亲甚至成为有身份的标志,七大望族之外的家族也纷纷效仿 。在宋代,“檐子”送嫁逐渐公开,“檐子”也开始被刻意装饰,成为花轿的前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