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范的清河崔氏,靠门第入仕,凭读书从政( 三 )


夏炎认为,清河崔氏家族自形成之日起就有诗书传家的家族传统,好学的家风累世不替 。
曹魏崔琰在青年时代就曾就学于东汉著名的经学家郑玄门下,积累了深厚的经学根底,由此而开清河崔氏好学之风 。
南北朝清河崔氏基本延续了汉代以来的学术传统,以儒家经学为主,而兼综其他学科 。由于北朝清河崔氏数代保持好学的家风,因而其中不乏学识渊博的大家,知识面十分广博 。崔浩便是十分突出的例子 。《颜氏家训》卷三《勉学》中提到:“洛阳亦闻崔浩、张伟、刘芳,邺下又见邢子才:此四子者,虽好经术,亦以才博擅名 。”
隋唐时期清河崔氏家学的学术传统在延续经学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很重视礼学、章句训诂、文学等方面 。
清河崔氏在强调男性家族成员文化水平的同时,对于女性成员的学业亦同等重视 。由于她们从小就有好学的传统,所以清河崔氏的一些女性成员同样饱读诗书、才学过人 。
崔元孙之女“历览书传,多所闻知”,对其子亲授《毛诗》、《曲礼》,后“学行修明,并为当世名士” 。
崔彦穆女“博涉书史,通晓治方”,年二十其夫郑诚去世,独自教养其子郑善果读书做人,在当时传为美谈 。
夏炎表示,世族女子具有一定文化水平,说明清河崔氏比较注重家族整体文化素养的培养,在男子享有受教育权利的同时,也给予女子同等的待遇,促进了家族总体文化地位的提升 。家族女性嫁于别姓之后,便将自家的家学带到重新组合的家庭中,这有利于家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播 。
夏炎介绍,清河崔氏是典型的文化世族,世代相传的家传文化除了它本身的文化意义外,在政治方面亦具有一定的功用 。家传文化在世家大族的形成、家族成员的入仕及从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清河崔氏大族形成于魏晋时期,对于世家大族形成起关键作用的崔琰、崔林入仕途径显然不是政治或经济的,他二人之所以能够参加到曹魏政权中来,是得益于曹操的征辟,而曹操之所以能够任用他们,与他们拥有的文化功底密切相关 。
隋唐以来,科举取士逐渐成为士人入仕的重要途径 。在唐代,入仕途径主要包括科举、杂色入流、门荫等几种形式 。在唐前期,门荫是重要的入仕途径,世家大族子弟藉父祖宦位而得以优先入仕 。但随着才学取士原则的不断强化,科举取士在入仕途径中的地位愈显突出 。
夏炎介绍,清河崔氏有仕宦记载成员287人,其中有确切入仕途径记载者84人,科举入仕66人,门荫入仕18人,前者远远多于后者 。清河崔氏凡是处于政治高峰期的成员,基本上都是通过科举入仕的 。在唐代,清河崔氏出了12位宰相,其中,除崔知温以门荫入仕,崔神基、崔詧、崔元综入仕途径不明外,其余8人均以科举入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