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营有哪些特征?满清皇帝的农民工大军( 二 )


在待遇问题上,八旗和绿营也可谓是天差地别 。基本工资方面,旗兵一年可以领48两银子+240斗谷物,绿营兵一年才领12两银子+36斗谷物 。在行伍晋升方面,清廷自然是优先考虑旗人,绿营出生的将领则完全要看能力和运气 。
不可避免的衰败
清朝统治者在彻底中原化前 绿营也保留了一定战斗力
在清朝前期,绿营表现得尚算差强人意 。但在1800年以后,就不可逆转地走向衰败 。
绿营的这种兴衰过程,在古代东亚世界是非常常见的事情 。帝国的官僚系统好比一台马车上的轮轴,会受使用时间的磨损 。然后一点点的生锈和脱落,进而影响到支撑整架马车运行的“车轮”--军事机器 。
在清朝前期,东北亚征服者在继承前明官僚系统的同时,还能保持自己的武力本色 。所以绿营这一军事机器并未显露多少弊端 。
到了加速中原化进程的嘉庆皇帝时期,帝国的官僚系统开始显得臃肿低效 。生锈的官僚系统对绿营的破坏性影响,就从不能有效发放薪酬开始 。依前文所言,绿营士兵的薪水是非常微薄的,仅能勉力养活一家老小 。但清朝又在中期受世界性的通货膨胀影响,四口之家的生活成本上升至每年50两 。士兵依靠基本工资,完全没有办法养家糊口 。
除了通货膨胀外,绿营士兵在经济上受到第二大打击便是各级克扣 。这种克扣也有两种,第一种是政府允许的合法克扣 。第二种克扣是督抚和地方高级将领互相勾结的产物,简称喝兵血 。尽管喝兵血的行径是人所共知的秘密,但清廷在很大程度上也对这种行为采取漠视的态度 。结果,导致战时需要发放高昂的行装银,让绿营士兵去临时购买武器装备 。
在双重经济打击下,绿营士兵只能另觅生计 。以广东沿海绿营为例,沿海绿营大都善于经商 。他们将朝廷发放的武器连同过往缴获的舰艇火炮,租赁给出洋的商民和海盗牟利 。缉私没收的烟土财货则多有扣留,再通过中间商暗中转销到内地 。这种商业活动,经常以营为单位进行的 。在经商之余,他们也会敲诈地方百姓和外地官员 。比如来自江苏的水师提督关天培,曾一次就损失了数百洋元 。
忙于其他活计的绿营士兵,渐渐疏远了军事训练 。武器装备的租赁,则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武力衰退 。不要说是面对兵强马壮的西方武装,就连成规模的反叛力量都无力扑灭 。
所以,嘉庆皇帝以后的历代清朝统治者,都不遗余力的裁撤绿营,代之以地方团练为核心的勇军 。但庞大的地方绿营数量,很难被小修小补的改良所迅速解决 。尾大不掉的绿营,也就在浑浑噩噩之中,又参与了清末的很多对外战争 。尽管作用不大,很少留下记载,但每次出场都意味着重大军事灾难 。
一直到20世纪初,清朝才终于下决心淘汰掉绿营兵制度 。从中筛选的青壮兵丁,被组成了北洋新军之下的20多万巡防营部队 。在清朝灭亡后,这些“转世”的绿营后裔,也就摇身一变为民国各军阀麾下的力量 。众多前情时期就有的“光荣传统”,被一直保留到几十年后 。